您现在的位置是:芭奇站群管理系统 > 优化技巧 > -> 城市升级与多元平台 经典城市国际论坛年会什么是站群

城市升级与多元平台 经典城市国际论坛年会什么是站群

时间:2011-03-12 17:18

  经典城市国际论坛由全国工商联、中国侨联、中国文联等机构指导,经典国际传媒、经典城市国际论坛理事会联合央视城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本届年会得到了全国人大、北京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普洱市人民政府、涿州市人民政府、丽江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发改委、规划委、国土局,上海商会,广州体育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地点:东方君悦大酒店

以下为现场实录

赵云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媒体界的同仁们!

上午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举办的“经典城市国际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

因为有一个城市的梦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有人预言,在未来10年里,第五次移民浪潮将汹涌澎湃。而与这一浪潮相伴随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超越过去任何时期的提速,这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近二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颠覆式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很多工业时代的城市印记正在被覆盖。大城市通过不断地升级换代,变得更加现代化、智能化和更美观。中等城市不断地崛起,成为新兴的区域中心。而很多过去以工业、乡镇企业为主的小城镇,现在开始向城市升级,过去有很多的城市实际上只有单中心,但现在在向多中心发展,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走向了城市群,而在中国,这样的进程刚刚开始。如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经济圈和以上海、南京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还有正在形成的诸如黄河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中西部的一些经济圈等等,中国的城市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长期的、大范围、多形式的升级周期。

“经典城市论坛”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政、企、学、媒与公众交流、互动的芭奇平台,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规划、设计、升级、换代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建议和办法,为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拥有者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突出了“新”字,今年的年会我们准备了许多有新意、具有前瞻性的话题,而核心主题只有一个:如何建设一个美好的城市。

我们理想的美好城市,比如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画-这叫环境优美。比如出行便利,秩序井然,四通八达-这是交通顺畅。还有科技发达,商业繁荣,舒适智能,幸福和谐等等……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心中,都有一座梦想中的城邦,它承载着现代人类对于生活的最美好的憧憬和愿望。

在国家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城市发展规划要逐步实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目标,要求“规范开发秩序”,形成“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规划宏图将为城市化进程打开全新的开发格局。而随着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的成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产业升级浪潮已经来临。

在城市升级过程中,包括产业升级,观念升级和技术升级。产业是经济的基础,经济是城市的命脉。观念决定行为,节能减排必须取代污染浪费,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技术决定产品,更智能、更环保应该是一切产品、用品等开发的首要宗旨,因为技术将影响思维方式。但是,归根结底,城市的升级就是人的升级,什么时代的人建设什么时代的城市,而每个时代的精英人群决定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格局。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城市近些年来的变化更是让西方人惊叹不已,我们穿的衣服、电脑、相机、日用品、汽车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升级换代,而思想的升级却并没有跟上物质升级的脚步,相对于物质的丰富而言在精神层面我们很多人还很贫穷,而城市升级、城市文明和城市的辉煌,离不开城市人精神层面的富有。

一座新城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会变成空城。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和追求,就与动物无异。但如果城市只有产业规划,没有相关配套设施,那就引不来人,只能是一座大型工厂。就如同一个人只有梦想却不肯脚踏实地地去做事一样,最终也毫无结果。城市升级的另一个大背景就是,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第四次经济浪潮,这次以低碳经济为起爆点的浪潮,将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和发展模式,同样将改变城市发展的格局、城市产业的格局以及人们的发展观念。

因此,城市升级的过程就是产业升级、观念升级、技术升级相结合,不断提升城市价值,逐步形成城市发展新格局,是今后一些年许多城市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并且在今后很多年重塑城市格局的城市升级中,中国的许多城市将以出色的表现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乃至世界城(新闻)市发展史上最精彩的篇章。而我们有幸一起正在见证这一过程。

并且,《(新闻)IC经典》杂志将记载每一年的特色城市,记载在城市升级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和拥有者,记载城市发展中的经典事件、经典瞬间和经典项目。

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个关于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型城市论坛,我们以“经典城市国际论坛”为纽带,把更多热爱城市、热爱环境的人和机构汇聚在一起,这种汇聚的力量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如果说众多优秀城(新闻)市升级的案例是一个个经典,那么每年一次的“经典城市国际论坛”是一个经典工程,而在座的各位就是经典城市的塑造者和参与者!

在今年年会的庆典晚宴上,大会组委会还将向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形象设计以及城市文化传播等做出一定贡献的机构和个人颁发城市贡献奖,以此来表彰和鼓励他们一直以来为建设我们的美好城市所做出的努力。我们还将发布过去的一年里,在世界城市和中国城市发展中富有特色的经典城市榜,以展现过去一年来在城市规模、城市环境、城市创新等方面的有突出表现的特色城市。我们一起见证这个盛事,见证城市的经典和经典的城市!

我希望“经典城市国际论坛”能汇聚更多热爱城市、热爱环境的人和机构,从涓涓细流到滚滚洪流,为建设经典的城市、未来的城市而努力。

最后,感谢为本次活动成功举办而付出努力的所有的人!感谢利星行集团、北星行、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奥特莱斯(中国)有限等企业的倾情赞助!感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各大媒体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所做的支持!感谢我的同事们、我们的团队的辛劳,你们辛苦了!谢谢今天到会的每一位朋友,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冒着凛冽的寒风出席今天的活动!兔年新春即将到来,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兔年大吉、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谢谢。

孙长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刚才我们的赵总编致辞为我们这届“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的经典城市国际论坛的开幕。去年我曾经参加这次会议,今天以“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作为论坛的论题,其实更吸收我们,刚才赵总编一边讲我们的会议主题,一边也讲我们到会的问题,其实是新城市的主题在吸引着我们,新城市的问题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忧虑。如何在新城市的建设中能够有一个新秩序,保持新城市正常的运转,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难题和未来的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去年的人代会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提出来要建设世界城市的概念,认为首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要把北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设成为世界城市。这是个很吸引人的概念,也是大家不禁熟悉的概念。什么是世界城市?怎么建设世界城市?后来在很多会上,我知道很多领导,老领导,专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提出很多卓越的见解,我们将利用这次会议,是一次研究和讨论的会议,更是一次学习的会议。当时我看了我们会议的文件中讲,世界城市是一个概念,世界城市是两个阶段,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力,主要是经济、政治、文化,世界城市大概有四个典型,纽约、东京、伦敦、巴黎,世界城市应该具有五个中心,那就是国际金融中心,决策中心,国际活动的聚集地,信息发布中心,高端人才的中心,世界城市有六个支撑条件,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经济的高度服务化,聚集着高端企业的总部,要有区域经济的合作紧密,要国际交通便利,要科技教育发达,要生活居住条件优越。像我们在2.年的规划讲的北京是国家首都啊,是国际政治文化中心,是宜居城市,是历史名城,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缺少。最近郭金龙同志来检查和视察工作,也谈到要在坚持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战略的同时,要把北京建成国际活动的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的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的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来推动世界城市的建设,所以这些东西都把世界城市内容进一步的具体化和更清楚的了解了它的概念和整个形势。整个为中国的进一步城市化的发展,其实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困难,所以城市化将成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形势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城市化的发展,其中重要问题是生活的质量要提高和包容性的增长,这恐怕是重要的。城市化的提高,重要要有文化软实力内容的充实,那城市化的提高也必然相对带来大城市的城市病,比如说人口的无序聚集,交通的拥堵严重,环境的恶化,包括安全,包括整个一系列的东西,都是我们将面临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这次城市论坛以“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为题目,是个很吸引人的题目,也是针对我们当前城市化的发展当中的美好前景和将来潜藏的将要出现和已经出现的问题,能就这个问题大家做探讨,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论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论坛,是一个结合中国今天的发展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来的重要课题的论坛。赵总编已经做了很好的发言,开幕的致辞,我们希望这次论坛和今后的工作能够为我们在理论上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在政策上有更好的办法和对策,在指导和探讨的社会效果上起到更大的作用,我希望我们的论坛成功,希望我们这次大会成功。

曹伟:今天我特别高兴,能够容幸得参加这次“新北京、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的论坛。从我来讲,现在城市规划和这个概念很大,其实要谈的问题也特别多。但是我呢就想针对最近,大家都特别关注的北京堵车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来给大家从思想上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给大家一个探讨的机会。

从我这里来讲,希望能够拿出一个真正从实际出发的办法,因为现在有很多政策的出台也好,都是治标,但是如何去治本?我想真正拿出一个实际的理念,能够给大家展现出来。在这里我也给在座的领导、专家们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够展开,能够有机会使大家展开一个思维。就是让我们彻底的去想象,我们如何去解决,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城市,如何去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现在我就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我们在这里,通过这几年的思想,其实北京的堵车问题已经不是今天,也不是从今年就开始已经有了。可能就说从5年前,10年前,实际上就是随着我们汽车私有量的保守,那么保有率的增加,这个问题就已经越来越位严重了。而真正如何去彻底解决,实际到现在,不管是中国,我们认为在国际上,甚至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专家拿出真正从实际解决的方法。所以说我这里头呢,我们就是设想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管它叫(SBB)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分离式绿色交通系统。这个是一个专利,这个我们也申请了专利,也希望能够,大家有一个针对这个项目,展开一个讨论。现在随着的汽车,因为我们北京市的发展,在过去光想到的是如何带来了便捷。所以我们机动车的增加非常的大,那么带来的问题,堵塞,交通这个我想就不用多说了,空气质量,甚至于这种堵塞还会影响到我们心理健康的生活。所以带来的问题,甚至带来了社会问题,这里我们看来我们的交通现在已经非常严重。很多专家想拿出很好的建议,大家都在集思广益。那么从这个领域还可以看出,现在市民出行非常是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呢?如果我们开车,面临的问题是堵车,但我们坐公交,现在公交的密度,包括地铁的密度,还有很大的问题。刚才底下在探讨的时候,我们孙会长也提到了,就是我们地铁修到了延庆,我们修到西单,但我们够不着。我不知道大家可能都去过东京,去过香港这些城市,非常的便捷,它的密度非常的大,公共交通。几乎没看到人去考虑说,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买一辆汽车?我进城为什么要买一辆汽车?很少。但是完全可以享受这个公共交通环境下的便捷。所以说,出行,到底我们如何能够实现出行给大家带来的便捷?

另外一方面,就是机动车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从世界卫生组织所发出的,就是说目前我们除了开车以外,我们骑自行车的人,我们的行人,我们的步行者,实际上在整个城市交通当中,我们称为叫。那这个当中,也就造成了每年,从这个统计当中,每年全球有127万人死于这种交通事故。也就是说我们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措施给我们创造一个强有力的保护手段?让我们真正的交通安全,所谓的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得到满足。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那么世界卫生组织也多次强调,应该给我们弱势道路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注,我想这个课题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

那么也就是说,目前在中国,有一个季节的问题。比如说假设我们步行,假设我们骑自行车,就这里面还是特别想强调,就是说,我是北京人,我想我从小的时候,生活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北京很少有什么汽车,大家都在骑车。实际上我认为,那个时候我认为是我生活特别快乐的,我可以骑车,我可以去任何一个地方,很方便。那个时候城市的尺度并不是特别大。我住在复兴门,我想去西单,我想往北去动物园,很方便,骑车10分钟超不过20分钟。可今天,我们有没有这么一套设施呢,我们生活完全改变了,自从我们有了汽车以后,我们甚至连走100米都不愿意走。所以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要去考虑。所以说,我想说,什么是真正环境的?什么是真正绿色的城市?也就是真正解决的钥匙,我们这些专家,我们想很多方法,所以我就想,真正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这里面就是我们做了一些关于步行系统、非机动系统和机动车的对比。那么我这里面也有一个图表,包括它的自行车的范围,适宜在什么样的程度,机动车适宜在什么样的程度下面。从这个图表里面也内能够分析出来,因为这个屏幕不太清楚,以后有机会我们有资料可以详细地大家再问。所以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到,机动车它的优势和非机动车的优势,在这里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这里面可以看出虽然我们的非机动车,好像非机动车我们的步行距离比较短,但是我们的成本非常的低廉,我们占用的公共空间非常的低廉。也就是说我们同样投资的,我们在投资一个公路的时候,我们所投资的面积远远高于我们机动车的面积,我们所占的停车场的面积,远远高于那个自行车的面积,非机动车的面积,所以这里面有从各个标准来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析。

那也就是说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概念,打造一个崭新的、畅通的环保城市,全新的一个节能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个技术背景,实际上这个技术背景,从目前我们国内的交通设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所以这个已经不是我们什么问题了,关键是观念。

也就是说我要打造的绿色的机动分离交通系统,全方位的提升节能减排的标准,从而最大化的缓解我们的交通堵塞。就是从这张图也可以看出,我们想象中就是给机动车创造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是一个非常舒适的。那么具体的这个通道是什么样的?我们看下一个。

也就是说,从这个通道看我们完全是架空。因为现在我们北京,有人说北京的土地资源有限,实际上我不那样认为,我们的机动车的道路上,我们的很多的二环上、三环上的空间都非常大,完全可以把这些空间利用起来。而这个投资,实际上整体的投资是远远低于,是整体带来的效益是远远低于我们这个投资机动车的交通设施的。它是完全架构和分离,就是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离的设施。

这里头就是具体的设施。就是我们把遮风挡雨给它进行一个隔离。

还包括在其中有很多技术,可以用一些太阳能啊,和一些标准啊,和一些很多问题都可以实现。

还包括冬天的时候,我们进行适当的供暖的这个设施。

还有就是在风雪当中即便这个情况下,我们采用,比如说采用一些技术的手段,让它里面保证一定的温度。

尤其在北方地区。还有就是采用一些通风的装置。

还有就是这个里面就是利用日照,在南方地区,夏天南方地区用开放似的,保证它内部的通风。

还有里面可能安装一些设施,这些通风啊,一些环境的设施。

还有完全利用日照,利用我们的太阳能最新绿色基本。

让我们的叶板真正实现低碳的效益。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完全利用现有的空间条件,来扩展我们机动车舒适的运行空间。

我们的结构是悬挂式的。

还有就是我们有些设施在很难实现可以采用落地的手段。

还有我们设计了很多合理的交通的出口。

还有就是我们这个设施将步行系统通过滚梯与这个分离设施的系统给有机的结合。

还有就是这里面一些规划,在我们的交通通道内进行有机的规划,和进行合理的疏导,是完全是非机动车的一套交通系统。

还有这张图就可以看出各个环节,完全可以打造一个城市特别亮丽的景观。

还有就是最主要就是在东京可以看出交通和商业的有机结合,我们这一套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完全可以跟商业有机的结合。

从这里看出,就是参考这种地上地下,整个打造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交通组合系统。

还有就是里面设一些电子屏啊,电子的一些配套设施。

还有就是消防啊,这些我们都考虑到。消消防啊、疏散啊。

还有电子广告,通过招商完全可以将减低我们对于这个设施投资,因为这是非常阳光的项目,我相信会有很多企业愿意投入到这个项目当中。

这个就是对于我们的设计尽量考虑到城市的机理跟城市的环境进行一个有机的整合。

从投资的比例来讲,从长远的效益来讲,我们认为远远大于这个交通系统的新概念的投资,最终迎来的效率,远远大于我们现在现有的任何解决方案。

这里面的图表就是我们一些对比,还有政策设施这里面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实施的策略。这里面我想芭奇的在说一下,现在目前北京的发展,我们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城市,要想解决的问题,有治标和治本。从治本的角度来讲,我芭奇说,就是我们应该对我们城市尺度进行一个控制。不管我们绿色交通系统和城市的尺度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不主张无序的把发展成为一个无序的庞大的怪物。像伦敦,今天提到伦敦,伦敦在设计100年,它就是做城市规划时,它就有一个特别好的理念,就是在城市的范围设计5到10公里的绿色带,把伦敦的城市的尺度紧紧的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所以说,我可以分出很多的小城市来,让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组合,每一个形成一个小小的整体。我生活在小城市里,是一个非常舒适的。我不知道有没有感受。北京是一个巨无霸的怪物,越综合越困难。

这就是,如果我们把北京有机的,尺度给它进行有机的限制。

分成无数个小的城市。那么在通过绿色带给它有机的分离,我们可以无数的发展,无数的组团。让我们生活在每一个组团,现在我就生活在望京。在这样一个组团里面,我办公也在望京,我非常的舒服,我从来不用担心堵车。我每天上班只要5分钟,回家只要5分钟,这就是生活。生活要让它过得非常的芭奇。

也就是说,希望有一天,在下一步我们已经申请了这方面的概念专利,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希望有机会,能够在座的领导、专家、同行能够一起,将来进一步进行探讨,而且还是我说句实话,我希望真正有一天,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真正享受到这种绿色城市的生活。谢谢!

陈瑜: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组委会的盛情邀请,使我有机会就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同在座的各位进行交流。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见解,供各位专家研究参考。我认为城市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它既标志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也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所以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一方面包括作为城市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也包括城市软件的内涵建设。

当前世界城市发展,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同质化、无差别状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每个大城市,都有一群高楼大厦耸立在城区。比如纽约、法兰克福、新加坡、迪拜、墨尔本、悉尼等等。这些城市千孔一面,大家可能在国外都看到这种情况。缺乏个性,只有巴黎除外。它的城市设计、布局、和建设,独具风格,与众不同,体现出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色和内容。这正是当今其他国家,大城市发展所缺乏的,这种同质化、无差别状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观念上的同质化、无差别。缺乏创新、缺乏新意。只注重城市外在的形式建设,忽视了城市的内涵建设。只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特色的建设。所以现在的大型城市,虽然高楼林立,但是缺乏个性,缺乏每个城市独有的特色。

我认为在注重城市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城市的内涵建设。当前各个城市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不断地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比如,管理现代化,交通现代化,工作生活便利化,应该向信息化、速度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化城市是现代城(新闻)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它将使城市系统保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的内涵建设,显得尤为突出。但是,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要在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建立。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是城市现代化和高端目标实现的经济基础。因此城市经济发展是当前各国和各个城市高度关注的问题。

下面对新世纪城(新闻)市经济发展的模式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说明。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城市和企业发展的经济背景,较之上个世纪有了本质的不同。今天,城市的发展和认识,一定要有新世纪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作为依据。当前,世界正进入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各个国家、城市、地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认为,就是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刚才讲过,这是因为世界经济进入新时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那么国家城市发展的经济背景和上世纪有了本质的不同,主要是有三个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什么?就是市场经济已经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以买方为主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消费者消费资本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是最有限的。所以,国家城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当高度重视消费者和消费资本的作用。这是第一个变化。

那么世界经济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变化是什么?就是国民经济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个经济元素,包含着知识和科技的含量越来越大。那么知识和成果,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著。所以国家和城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高度重视知识和知识资本的作用。这是两个变化。

那么根据上两个特点,我们就看到了第三个特点是什么呢?几个世纪以来,用单一货币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显得不充分了。因此它忽视了知识资本的作用,忽视了消费资本的作用。所有它对延缓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延长城市经济发展的周期。我在2005年3月底4月初,应卡塔尔国第一副首相兼外交部长的邀请,去多哈出席第五届世界经济大会。那么中国代表团就两个人,我一个,还有外交部副部长。在会上我有个演讲,在这个演讲当中,有这么一段话,就是进入新世纪各国政府领导人、市长和企业家将面临,并且可以拥有三种资本,就是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效益资本。而不是唯一的一种资本。这一见解,可以化解国家、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资金短缺的瓶颈,而努力地推动经济发展。

那么我这个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认同。那么我回国以后,中央党校就全文发表了我的讲话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其他各级部委转载,新华社也做了报道。那么这个见解,可以供在座各位思考。因为中国的和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包括城市发展的实践,都已经充分证明,依靠单一货币资本支持发展,依靠牺牲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走到尽头。还不仅如此,伴随着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所形成的传统的市场经济比对,也有着不间断。

那么新世纪,应该用新的市场经济比对,作为国家、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的比对导向。如果继续用传统的市场经济比对,来诠释今天的城市经济发展现象,并以传统的市场经济比对做基础,来规划今后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运行,那就会使我们新世纪的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走回头路。这就是我们犯的一种人们经常讲的时代错位,是一种不当的错位。

那么市场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就应当用新的市场经济比对,尤其是应当用自主创新的经济比对作为今后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导向。那么我个人认为,消费资本的,大家不知道听说没有,我写了一本书叫《消费资本论》。还好,国家统计局给我出版了,现在举国上下,全球都在谈消费、谈消费者,消费资本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拉动作用。几个月前,我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讲了中国的发展模式,我就提出,应该提出一种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国家、地区和城市发展的模式。

那么我们上午讲了以后,到了晚上的时候,我们在政协讲,在中央2套、4套、和香港凤凰卫视都做了报道。大家要认真研究,国家的发展方式,和城市的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式。

那么,消费资本论是新的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标志。新的市场理论认为,完整的市场经济资本构成应该包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三种资本。而不是唯一的货币资本。因此,解决国家、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总的思路应该是三句话,第一,继续支持货币资本;第二,高度倚重知识资本;第三,大力开拓销售资本。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因为资本构成是三种资本,而不是唯一的一种货币资本。所以,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那么由单一货币资本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式,转换为货币资本和支持资本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在进一步转化为消费资本导向,知识资本创新,货币资本推动,这种三种资本融合联动的发展方式,这应该是全世界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所必然进行的一个总的趋势,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规律。也是我们城市经济发展一个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到过一些国家的首都、一些国家的大城市,我看到的也是同质化、无差别、雷同,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刚才孙会长讲了,北京市要变成世界城市。我更认为,赵总提出这会议,意义重大。它可以把我们的事业由中国、由邻国放到全球,大家共同研讨,在新世纪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规律上形成模式。

那么,在世纪之交,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提出新的市场经济理论,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新的发展方式,这应该是必然的,也是合乎历史发展逻辑的。我们北京,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的城市发展也进入各飞速的发展时期。许多原有的规划、目标已经实现,而且新的问题与矛盾又开始出现。像刚才那位专家讲的交通,首都变成首堵了。那么我刚才听孙会长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见解,就解决这个拥堵问题,汽车问题,盲目发展,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其实我两三个月前,我应邀请出席第36届企业年会,是在台北举行的。我在会上也有一个讲话,后来反映还不错。他们说陈瑜教授的理论可以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的困境,他们感到很兴奋。他们用繁体字出版了我这本书。现在看来,新时期的,无论是国家、城市、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新的理论索引。要提出一个新的发展思路,要提出一些发展举措。那么我在那次年会上就提出了,像知识资本,它是一个清洁的、无污染的,可以反复复制和反复发生作用的。它和货币资本相比,它可以给货币资本带来更高的利润。所以我觉得,伦敦也好,北京也好,或者其他城市也好,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应该高度重视知识资本。

我在写那本书上有一么一段话,就是当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发展出现货币资本不足的时候,那时候知识资本它起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它可以几倍、十几倍的放大货币资本的作用,来推动知识的经济发展。

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启动计划》,这个是很好的。整个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更大的民生工程,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生改善对老百姓关心最密切,关心到大家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一方面改善生活环境,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百姓谋福利,切实提高城市的优势平台,改变了生活条件。现在看来,这个以人为本,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应该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工程。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会,我这几天是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会都连上了,18号去香港也参加会,然后20号到澳门,参加记者会。在这些会当中,我都讲了一个观点,就是提出一个新的理论作为今后发展的导向。我最后给大家讲一些自己的感慨,我国改革30多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正在迅速提升。过去我们讲,中国要走向世界,现在世界各国正在走向中国,我们要看到这个变化。过去讲中国要和国际社会接轨,那是对的,因为对中国来讲,北美、西欧、日本其他国家是我们国家的国际。同样的,对北美、西欧、日本、其他国城市升级与多元平台 经典城市国际论坛年会什么是站群家来讲,中国也是他们的国际。所以走向国际,我们是要互相的靠着的。那我们国家现在有许多弱势,比如说我们在现在的国际经营游戏规则面前,我们还处在一个被参与、被执行的地位。在今天,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我们完全可以对上个世纪,由美国和其他国家提出的国际基金游戏规则,提出修订意见。甚至要提出我们有自己主见的,一个自主的国际货币基金游戏规则。这就使我们中国有在国际游戏规则面前进行一个被参与者,被执行者变成一个修订者和规则制订者。这会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更稳妥、更安全、更可靠。因为我提了自己一些见解,我上个礼拜六获得了一个公安部发给我的一个,叫中国金融安全研究突出贡献奖,我听说赵总也要给我一个奖。以后保持联系,谢谢大家!

曹和平:好,谢谢大会的主办方。这个,“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

那么今天我的报告看来10分钟肯定是完不了。世界城市,这是1996年,一个叫(英文),是现在中国的几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思想,或者世界城市的思想。都是从这本书来的。所以我想把这本书介绍一下,看一下关于中国的城市群概念。大家都知道,19世纪的世界城市是伦敦和巴黎,20世纪的世界城市是谁呢?是纽约和东京。为什么20世纪的纽约和东京能够超越伦敦和巴黎呢?因为他们在业态方式上,甩开了伦敦和巴黎当时的经济业态。所以说,伦敦和巴黎如果要学习的话,是建立在它当年对那个时代的发展和引领世界城市的发展的角色进行反思和学习,而不是学习它今天的东西,因为它今天已经落后了。

那么我再向大家举个例子,告诉他为什么现在世界的城市已经不是东京和纽约了。去年的时候,全世界生产了14亿吨钢,2.年,中国生产了7亿吨,这个钢产量是多少呢?钢产量是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加澳大利亚、韩国,钢铁的总和还要多。换句话说,这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个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市区的城市群,它运转钢铁的能力的已经是其他的发达国家的城市无可相比的。所以它的拥堵是有原因的。

去年的时候,全世界生产了31亿吨水泥,我们的水泥产量是多少呢?16亿吨。大家算一算,我们的钢铁和水泥是世界产量的多少?因为在脑袋里还搅拌一下,把这一堆巨量的水泥和钢铁一拌,它就变成了什么?就变成了钢筋混泥土工地。在国民经济序列当中,这个钢筋水泥地工地叫建筑业。那城市不就是建筑业的龙头吗?我们变成了水泥森林和水泥大地的时候,不就是建筑业在起作用吗。去年这一个50%以上的世界物质生产份额的建筑业,如果用它来铺街道的高速公路的话,全世界每3条街道的高速公路铺起来,至少有5条在中国。有可能建高楼大厦的话,很可能有两栋在中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房地产热。

我不翻下去了,因为下面的可能时间不够。那你可以想象,在这块土地上,你在用学东京、学伦敦、学纽约、学洛杉矶还行吗?不行了。中国人得靠自己领着世界把这一堆50%以上的钢筋混凝土,把它经营的更好,而不是把眼睛看着外面去。所以我觉得新城市,第一个要有新观念。那好,上一个世纪,纽约为什么能够超越伦敦和巴黎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在那个时候伦敦和巴黎是巴洛克建筑为盛的,门前有14座,以凯旋门,雕梁画栋,极尽石画。可能纽约的建筑是直线加方块似的的火柴盒,喷气式、流线型嘛。所以现在的东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我们直线加方块似的建筑有多少?包括我们整个建筑。当年纽约战胜伦敦和巴黎的时候,是因为它的直线加方块似的简洁和实用,代表了时代的未来。所以,是建筑业的一次革命。这场革命使它超越了伦敦和巴黎。但是今天这个建筑过时了吗?我想在座的没有想过,但是事实上它已经过时了。

我最近到了山东的德州,有一个黄陵集团,它是在做什么?它是在做太阳谷。这个太阳谷是什么概念呢?当天,我是上个星期五去的。当天,它的四星级酒店里面的做饭、空调、照明,还有各种各样的用电设施,65%是天上的太阳。北京有水立方,它可是有光立方的。它的建筑稀奇古怪,但是,它聪明在什么地方呢?它聪明是它用太阳,太阳是个什么能源城市呢?我们现在做核电站是热核反应堆,更高级的是聚变力。前两天我们一个专家特别的兴奋说,我们实现了分离式聚变材料,所以我们油能够用3000年。但是,大家说你快阻止反应堆厉害的是聚变吧?全世界最好的聚变是谁?就是太阳。1.5亿千米之外,在这么长的运输距离过程中,用光运输的时候,把各种核辐射拿掉了。这么远的距离的时候,它根本就怎么样?你不用给它喂各种各样的油原料,它就是一个永远不止的,直到他熄灭之前,是一个永动机。可是人类不用这种聚变怎么办?人类今天的所有能源都是非常的强。而黄陵,把这种能源,把这种各种各样的技术集成起来以后,我才发现,它的建筑是稀奇古怪的建筑,大家应该去参观一下。黄陵的建筑预示着北京和上海、和纽约时代的衰落。就好像1940年代,预示着伦敦和巴黎的衰落一样。为什么?联合国把它叫去做报告去,这是几乎是前几年一个民营企业开始的。所以现代化不是从现代的地方开始的,是从后面紧跟它的团队起来的。

所以我想北京在运营自己的发展的时候,要寻找未来的思考。而思考的焦点在哪儿?在中国。学习西方,完全是应该的。我在那儿念了10年的书,但是我觉着,学习西方的同时,不要忘了这块大地。为什么黄陵这个地方厉害呢?原来,我2000年去美国开会,走错了会议室了,我进去以后发现这个年会,因为那个时候不是太熟悉,开经济学年会走错了,他们说这是个建筑业的年会,他把苏州的留园,一亩七分地,做在那儿去,作为下一个世纪的建筑设计的典范。为什么苏州的留园是最好的呢?它说它的环境,它的切割线,青砖白瓦,它的房的屋脊线和割出来的天际线,和苏州园林山水的颜色,清淡的湖水,青绿色水是非常弥合的。而纽约的建筑,就丑陋的和门前的街道一样。但是,黄陵的还加上一个什么呢?叫什么呢?(英文)。如果人类的能源能够有80%黄陵进一步实现了这个过程,是从太阳来的话,这个城市还会这么堵吗?所以说,不仅伦敦、巴黎不能够盲目的学,要有分析的学。而且东京和纽约也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要重要它,这才是中国人把那一堆全世界50%的钢筋水泥把它建筑好,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要不然,50年过后,世界上会嘲笑中国,就说你在1000年,公元1000年,王安石变法80年以后,你脚已经踩到了现代化的门槛里面了,因为那一年我们的钢铁产量是18万吨。伦敦在1680年700年后的钢产量只是700吨。铁的价格伦敦是四斤半两是一斤,我们是六斤半两是一斤。一脚都才踩到现代化里面了。可是1000年以后让西方超越了。现在我们一脚踩到引领世界城市向前发展的这个门槛上,但是我们自己不知觉。所以我想说,改变思想和改变观念太重要了。

下面我再讲,我要讲什么呢?那么北京这个地方,它不是一个封闭了地方,北京是三海四国,黄海、渤海、和日本海四个国家,如果在退一下还要加上俄国,四海五国呢。这五个国家,谁能和它向匹敌呢?那就是下波罗的海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城市群。长三角57个县,珠三角17个县,长三角的苏、锡、常、宁、镇、扬,和它周边的城市是一条线,珠三角从香港到广州,番禺、东莞、佛山,这些城市也是一条线。可是看见北京这个地方,京津塘、石家庄、青岛、大连、平壤、釜山,多少?它是一个城市群,而不是各城市带。所以这个地方,它将来的城市成长,是要像波罗的海那样,像丹麦周边加英国的北部,德国、法国、北欧四国,波罗的海三国,还有(英文),这个地方,这一群城市,是七个国家围绕城市去思考它。北京的城市群,才能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去走向世界的前沿。为什么呢?因为1970年代的时候,洛杉矶超越纽约的都会城市群的时候,就是洛杉矶周边的15个县,什么行政上分裂,但是物理边界的城市边界不断的消失。今天的北京,廊坊和天津,周边的地方不是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吗。而且它的规模不是洛杉矶那个地方的2000万人,是多少呢?我们大概将近一亿五千万人。所以我想说,我作为祝贺的话,“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要在国际视野和历史的视野下来思考,要不然的话,中国发展的这个地方,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如别人,实际上我们早超越了别人。我跟你说发卫星,我们国家现在发卫星,53亿块钱一颗卫星,美国发一颗卫星,32块钱亿人民币,我们最近才发现,我们国家有几个企业,现在多少呢?8亿块钱发一颗卫星,未来天上飞的6000多颗卫星里面,中国人又要走到前面去了。造卫星跟造汽车是一样的,卫星的技术还没有汽车技术发达。你不要以为我们都是在处在落后了。当我们上一届的交通部长刘志军,蔑视了当时造汽车的市场技术,把法国的轮轨技术,意大利的内装饰,西班牙的电刷,日本电网,集成过来以后,加工我们十分之一的成本钢铁和水泥,我们的高铁现在走到世界的前面去了。几个谈判定单下来,相当我们最大一个省的年存储量。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引领世界和改变世界,中国人不知觉,而且中国人管理能力和世界比起来,我们管理能力是小学生,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能力是大学生,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能力是中学生,我们差在这个地方。所以我想讲个就是说,城市,如果讨论北京的城市,我们最近给北京市“十二五”重大工程项目做储备规划的,我们讨论了北京以后发现,北京愚蠢的地方,那简直让你拍脑袋,跺脚。所以我想就是说,我们有我们的成绩,但是我们的缺点可是真多。我希望大家有信心。好,谢谢!

曹和平:尊敬的各位领导,我的身份有点怪,我的身份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秘书长,但是我今天谈得是一个交通的话题,所以我也芭奇的介绍一下这个背景。我除了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秘书长之外,还有个身份是北京市顺风车的倡导者和发起人。我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13年来一直在坚持做一件公益的事情,就是用我自己的车来搭顺风车。然后我认为一个人开车是非常浪费的,我甚至现在每天一个人开车的时候我都觉得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所以我也在推动更多的人向我学习。

给大家汇报一下,就是这次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推动的治堵方案里面已经把我的建议加进去了,那么加了4个字,惜字如金,这4个字就是叫“规范和乘”。以前“和乘”是北京市政府明令禁止和反对的,那么现在它已经提出来可以规范和乘,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的艰难、非常的复杂,我花了13年的时间,最后可能是因为我把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寄给了书记,可能是因为书记又批给了交通委,然后才有了这4个字的加入。但是我只是的猜测,我并不能够确定是不是如此。

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汇聚全球智慧,求解堵城之困》,这个是我在2.年12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把主要的观点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今天的论坛是“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我觉得非常好。那么我的求解堵城之困的几个主要的观点:

第一点就是让城市的规划更先远见。那么大家知道,世界城市规划的布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中心的模式,一种是多中心的模式。这一点刚才我们的曹院长已经在演讲里面说到了。那么由于中国的历史原因,单中心的城市格局在我国是备受青睐。那么以环城为中心,然后一圈一圈扩大,那么北京自然也不例外,更糟糕的是全国各地的城市都以北京为榜样。这次北京限号这个事情出来以后,据我了解全国也有很多城市,也在蠢蠢欲动,准备出台这个限号抽签的政策。这个可能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那么北京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由于不断的旧城改造和不断攀升的房价,越来越多的市民被迫搬迁出四环、五环、甚至六环,但是他们每天又必须回到城里来工作。所以这样的话,就是每天的这种来回的迁徙,这种力量,这种对交通的压力确实是太大了。那么我们认为,合理的城市规划应该以主城为辐射中心,在主城附近规划若干个卫星城,每个卫星城相对独立,又相对的具有城市功能。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我觉得应该终止了。如果每个区域里面如果相对的工作、居住、消费,包括文化娱乐的功能的话,我相信这样的城市功能是最幸福的,而且只有这样的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城市规划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城市布局一旦形成以后,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转性。所以,未来的城市规划者,应该要用前瞻性的思维来设计我们的城市。而且我也很早就提出来,我们的城市的市长,应该多花一点时间来学习设计,学习美术,学习规划,而不是每天忙于各种大小的会议,大小的汇报,然后说得连自己都觉得很麻木的一些话。

第二点,基于城市科学规划性的路网建设和完善。路网建设刚才我觉得我们的曹院长也讲了这个问题,我们北京的路网建设其实投入是非常大的,但是往往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一个大的路上,开的非常快,到了交接点的时候,接驳点的时候就是拥堵,堵得很长。我觉得这就是最后一公里的建设,我想这点大家其实也说的很多了。另外的话,我们的管理呢,确确实实还是非常的粗放,没有人去想更多的细节,快、快、快,都是在快。那么快的时候没有想到细节。有一个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让我们听下脚步,让我们的灵魂跟上。其实我们的北京也是如此,我们的城市现在是非常的快,但是快的会让人觉得不快乐,觉得不幸福,我觉得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三个,我觉得应该让公共交通更加的诱人。这个我也不详细讲了。公共交通的问题其实是大家都很重视的问题,我也看到北京市政府确确实实下了很大的工夫,我这是提一点建议,就是要注重每一个交通参与主体感受,不仅仅只照顾到开车的人,或者并不仅仅照顾到这种坐公交车的人,包括走路的,包括骑自行车的。各种交通主体我们都要切实的享受他们的这种,体会他们的感受。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城市的制订者并不太了解各个阶层的生活的状态,他们决策的时候,很多的时候是为了拍脑门就决策了,单位并没有深入的去调查,去研究。发现很多时候,你去真正的调查研究,去体会一下,哪怕你去开一天出租车,你骑一天自行车上班,你可能你在制订政策的时候,这种感觉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另外,我们觉得我们的公共交通也应该分出需求的层次。比如在深圳,我就比较喜欢坐公交车。因为深圳的公交车有两档,一档是普通的公交车,比如5毛钱、1块钱一个人,还有一种是起价就10块钱,那么它会让你坐的很舒服,会有空调,会保证有座位。这样的话就能够让这些,所谓的白领,或者层次更高的一点的人,他们也来真正的喜欢乘公共交通。你说要一个非常有钱的人,每天开车很舒服的人,为了环保来坐公交车,来挤成跟肉饼一样,我觉得这是不太现实的。我觉得这点的话,我们也要考虑到不同消费群体的这种,对公交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要懂得管理交通需求。因为交通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我们要懂得管理。举一个特别芭奇的例子,我去国贸开会。去国贸开会的时候,以前我都开车去,后来我就不开车了,为什么呢?我的司机告诉我,在国贸停一天车大概需要花200块钱的停车费,那么我想,其实当然不是在乎这200块钱的停车费,我就是觉得这种投入产出是不是有点过分,有点浪费。那么我们就开始,决定让我司机送到地铁口,我从地铁口坐车过去。我想其实这就是一种管理的需求,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怎么用经济杠杆来规范人们的需求,我觉得这一点可能也是我们的管理者应该考虑到的。

那么同时第四点,我认为应该提升交通管理的水平。目前交通管理的状况,一直恶下,跟我们的交管部门是非常直接的关系。现在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北京的交通部门有两个部门再管。一个是交通局,也就是我们北京的交通委,还有是交管局,大家可能很多人搞不清楚,交通局和交管局到底是什么区别?而且这两个部门是由两个副市长来分管,他们两个之间部门是很难协调的。那么交通局,就是我们的交通委,它主要是负责道路的修建。那么硬件的修建,交管局是属于公安局下面的一个二级局,它是负责路面的行动。比如车辆、行人,或者司机啊。我认为这两个部门是完全可以合并的,为什么要分两个部门,两个不同的市场来管呢?我觉得这是管理的水平。另外交通管理新的思路,比如说我以前住在八达岭高速为例,去4条路,回来4条路,每天上班的时候是这4条路爆堵,那4条路没有车,下班的时候是那4条路爆堵,这4路没有车。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上班的时候把那4条也利用起来呢?就像我们有些电梯一样,上的时候有上有下,但是高峰期的时候把所有的电梯全部开成上,这个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觉得比如说我们那4条路,用一个隔离带把它拉起来,然后6+2,以前4+4变成6+2,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行的,而且在国内的其他地方也做过。

另外第三个就是管理者要善用经济杠杆。我觉得我们善用经济杠杆被我们管理者所片面的理解,现在的经济杠杆就是加钱,就是多收费,然后说白了就是讹钱。我觉得这种经济杠杆是不能这么用的。所谓的经济杠杆是要奖惩分明。我就提到了,我说比如说我在八达岭往北京走的时候,有15个收费口,为什么不能在1个收费口里可以不收费,不收费的前提是你住了三年以上,就可以不收费。在国外有(Carpool)还有那种对多个人的交通和乘的汽车免收费。我觉得这种事情其实也是应该做的。另外包括对小排量汽车实行减免使用税。我觉得中国的政府太聪明了,原来说我们要提高油价,油价的目的是为了把养路费什么费都加进去。好,现在油价提升上来,但是养路费还在继续收,而且还要大副地提升,我觉得这不是忽悠人,我觉得这个做法是让人很失望的。

另外,对三人以上的汽车免收高速费和城市拥堵费等奖励性的措施,我觉得应该跟惩罚性的措施要同时推进。这样的话才能真正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另外一个交通管理者要学会另辟蹊径,比如鼓励特定人群在家里上边。至少让一部分人从天天上班变成每周上一天、两天、或者三天。另外提倡采用新的视频技术,减少见面。我有一次去思科,正好林正刚总裁也跟我介绍了他的视频技术。就是我们俩要谈话的话,就可以直接上视频我们就聊完了。那么视频技术的这种发展,也给我们减少出行带来可能。另外还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北京一到节假日的时候就特别拥堵,为了呢?因为送礼的人特别多。那么我现在觉得,就是一风一俗提倡新的送礼方式,其实也是我们可以解缓交通的一个办法。前一段时间我跟会员的一个总裁就谈到,他们推出一种很好的新的送礼方式,比如说我给曹院长,我要送礼给你,我怎么办呢?我给你发一条短信,我的短信有一个代码,然后你拿那个代码,你就去加油站去领你的礼品。这样的话,你看,我不用给你邮寄,我也不用给你送礼,我也省了很多交通的环节。所以我想,类似这种新的思路,比如说如何实行弹性的工作制度,鼓励人们错峰上下班,然后建立健全的智能交通体系,等等,我觉得都是可以提出更好的这种改善。

最后一点,我要讲一下跟我自己相关的一点要拼车出行获得优待。这是我坚持了13年。13年来,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坏人。很多人一说顺风车,就说那你会不会遇到危险呢?你会不会有人说你。我说说我那当然是正常的,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滴水穿石,穿石的不是水的热情,和水的力量,而是水的持续和专注。那么做公益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持续不断的做下去的话,我相信是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13年前我做顺风车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觉得我这个人不太正常,神经病,甚至还有好多女孩说你这人是不是想泡妞,说的很多很多,但是13年以后,我做下来以后,所有的认为,这个人可能是真的。因为我做秀没有必要作13年。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总是会得到别人的认同,然后同时也会得到政府的认同。拼车我就具体不讲了,具体的措施,就是我建议北京市的两种方式:第一在主干道上,三环、四环或者五环上面设立一条(Carpool),叫拼车道。那么所谓的拼车道,就是包括我们的公交车道,三个以上就要公交车吗,公共交通,大家一起走就叫公共交通嘛,你没必要建的就非得是公交车。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办法,而且在交通拥堵的时候,让那些三个人的车优先通行,他会觉得很骄傲,觉得很自豪。我觉得现在老百姓其实一个是有智慧,二是有爱心。但是我们的政府老是把我们老百姓想成很坏的人,我们老是想着假设是恶人,我觉得这种假设是不对的。那么像我做顺风车,做了这么多年,我没有碰到过坏人,我真的没有碰到过一个坏人。所以我想只要人们彼此尊重、彼此信任,我觉得顺风车的推行完全是可行的。那么也感谢北京市政府能够把我的建议“规范和乘”能够加到治堵方案里面来,真正的智慧在民间,让我们的管理者真正的尊重民间的智慧,真正的和民间进行沟通。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能够成为现实。谢谢各位!

刘晓光:大家好,今天议题我觉得非常好,“新城市、新中心、新秩序”,昨天我跟奥组委的促进会的人谈,能不能把世界的正在开奥运会的和已经开过奥运会的城市,它目前的城市形态和最新的城镇化建设的形态介绍过来?另外我还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中国城镇化,我估计可能是波澜壮阔,竞争非常快。可能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城市形态,城市就业,城市经济业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等等等,能不能在将来我们的论坛把世界的做的最好的比较有典范的新的城镇模式介绍过来,你像我英国的机场附近有个小的城镇,这个城镇主要的业态是什么?是为网络服务,为网络供应商提供内容供应,这样小城镇基本上是干这个,业态非常清晰。我想这个论坛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今天把我们的奥特莱斯的情况芭奇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知道奥特莱斯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他是一种商业业态,但是中国的奥特莱斯来发展还是很有前景。为什么?因为我们刚刚起步,另外我们可能需要把世界最先进的商业业态和最先进的东西引进到中国来,要跟中国的城镇化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个将来肯定是非常有前景的。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经济转型时期的城镇化路径的转型和我们地产模式的创新》,讲这么一个题目,主要来讲,我们跟大家沟通一下,经济转型时期的城镇化的路径和地产模式的一些想法。

那么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建设者和亲历者,因为我对房地产算比较熟了,30周年了。那么我对这个行业的变迁和发展,有着不断的思考,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作为区域中心,集合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的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大城市或者是大的城市群体,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城镇和或者新的城市中心,这种大城市或者大城市群体会产生很大的集合效应。这个芭奇的说了,比如说我们的大纽约区,大东京区、英国的大城市群,巴黎的大巴黎区等等都是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它的P、它的人口、它的贡献,量非常大。正是看到这种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的“十二五”的规划中就明确指出,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位置。不仅如此,中国还大力推进城市群的建设,除了继续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外,还提出东北振兴,成渝一体化,中部崛起、西部崛起等一系列的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大家最近看到了,北京又提出来,还是河北北京他们两个都在提,叫做首都经济圈,大家知道北京的周边都比较穷,宣化、张家口这一带,我看河北还是很重视的,提出来给他周边的13个区域的首都经济圈。我看北京市也在提出来,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城市群的构造,然而,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传统的城市发展只是在比较机械的去摊大饼,由此产生的很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够,比如城市雷同,比如大城市病,比如交通极其拥挤,比如人口压力很大,比如没有产业续进等等产生了很多问题。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概念层面,城市群的发展缺乏深层次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我们看到了很多城市建完和区域建完以后,其实没有活力,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那么如何能站在循环经济的高度,推进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群的发展,从而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观点:

首先,我认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大城市,就必须抛弃过去那种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的模式,把居住与产业序列的配置到大城市周边的新城市,重新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像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就可以走这样的道路,而在某一个大的区域而言,我们可以在城际之间,建设一个新的新兴的城市中心,这样的话,通过这样的新的城市中心、城镇的建设,达到大的区域内的交通、经济,文化,人口,产业的有机的互动和融合,推动产业城市群的发展。

第二,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的进步,产业的集群起的是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这个城市就没有发展的活力跟空间。因为,说产业的集群可以作引导的要素,聚集,拓展城市的地理空间,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增加城市功能,提供物质支撑。反过来国际大都市和城市群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经济的社会化、现代化、集约化的程度提高,物质条件如果得不到改善,大量的消费人口的集中,实际上,可以为各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这种互动作用也决定了产业集群是国家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个推进器。那么我的观点是城市化和城市群的路径的突破口应当放在产业群的打造上,商业模式的创新也要紧紧的围绕这样的一个思路,也就是说,创造新的商业模式里不仅要有很漂亮的规划,还要有很实在的产业服务、就业服务、税收服务这么一个完整的构成。那么有了这样的认识,从我们的首创角度来讲,我们原有的城市综合运行的国际化资源,产业化资源优势,以及我们的做水、做高速路、做地铁、做垃圾处理、做地产、做酒店,我们有这种经营优势,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和业务模式的组合。也就是讲我们的地产和产业高度相融合起来,国际化和地方特色融合起来,把我们自己定位为城市新中心的运营商。我们集中了很多国际上有实力的伙伴,比如我们的首创再加上国际上的一些大的投资商和运营商,我们成立了奥特莱斯(中国)有限,我们提出来,城市新中心的国际化运行模式,这是我们所提出来今天大家看到的这八个亿。我们的概念是在大的城市周边或者是城际之间打造以奥特莱斯国际名牌折扣店为龙头的具有多种商业业态集群的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形成奥特莱斯的商业集群、休闲独家、文化娱乐、商务会展以及旅行等等的一体化的城市新中心。那么,芭蕾雨是如何打造产业集群来实现城市化乃至集群效应的呢?那么今天我想强调两条,一条就是我们把奥特莱斯作为引擎,带动芭蕾雨产业集群的形成。第二我们提出来叫3+X的功能复合模式,也是芭蕾雨产业的具体形式。根据国际经验,大城市周边或者城际之间,打造这种城市新中心就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引擎和现代化的服务集群。比如,大家知道的世界著名的拉斯维加斯,它是以博彩业作为城市的核心引擎,依靠这个核心引擎和大型的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它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芭蕾雨的核心引擎是把纯正和同步全球等级的奥特莱斯商业引进来,依靠强大的推进器和我们精心引进的其他的商业集群和其他的一些高端的服务业集群,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大城市之间周边或者是城际之间,打造我们的国际化的新城市中心。我们现在做的是在大城市周边或者是几个城市的中心点来做这个事情。那么芭蕾雨就是以这样的大城市或以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国际化的奥特莱斯,集现代化的服务业的集群,在这些地方的引擎、资源配置到大城市周边、城际之间,带动其他商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奥特莱斯引领的国际化的时尚新中心。最近他们找我,就是大的,他想做那个云城市,就是云计算以后,他们云城市了。但是他们需要13平方公里,希望把奥特莱斯引进去,实际上他们做的事情也是一样,就是所谓云城市实际就是信息的概念,一定有高端服务产业的信息的集合。他想做13个产业的集群,奥特莱斯算一个,把我们引进去。那么实际上来讲,这样的新的中心可以吸引部分都市人口的转移,缓解交通、居住的压力,再把部分农村的人口吸引过来,形成当地居民的就业,居住,平衡当地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资源等等。那么,通过整合高端的产业品牌,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群体,推进地方经济的产业升级,形成地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聚效应,促进城镇化的进展。这大家可能都去过奥特莱斯,日本东京的奥特莱斯,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之间的奥特莱斯,比如看到美国、英国、西班牙的奥特莱斯。实际上来讲,它对于这个城市和这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的作为相当大。根据这个路径,我们设计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都市,周边的城市中心的建设,另一个方向,关心着城市群的城市新中心建设。他在一个新的城市群之中,构建一个新的这样的一个城市中心,新中心。用我们来按照国际化的规划来进行构成、规划,把核心产业引进来,把国际最先进的时尚引进来。大家可以看这些图,以北京为例,北京的芭蕾雨是在北京的长阳,距离北京的城市中心只有20公里,距北京的五环路只有4公里,将来可能是一个新的城市中心的一个点,芭蕾雨在这个地方,我们聚集了商业、贸易、信息、会展、旅游、度假、体育、休闲等等,这些大的产业集群,业态,可以把吸引力的产业优势特点融合起来,成为新的城市中心的一个亮点,实际上来讲,作为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他可以是一个样本,一个很好的典范。总之芭蕾雨这种创新模式,对我们地产商来讲是一个转型的模式,对于我们的国家整个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扩大内需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的进行“十二五”规划,努力探索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途径,我们想能够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的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能够把国际上最先进的东西带进来,我相信我们通过锐意的进取创造,我们一定能够在引进国际品牌的同时,带动打造我们中国的民族品牌,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很好的,能够带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的模式,这是我的一个芭奇的发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的一些思考,谢谢大家。

陈秀山:主持人,各位来宾,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到今天的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奥特莱斯商业集群的构建和城市化路径的创新问题”。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宏观背景和它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奥特莱斯:大众消费时代的新商业空间》。我想讲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开始进入大众消费时代,这是我们奥特莱斯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大的宏观背景。

第二,是奥特莱斯与传统商业不同它成为一个新的商业空间。

第三,如果有时间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奥特莱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就是从新的商业空间到了城市空间。

首先我们看为什么中国现在开始进入大众消费时代?从理论上讲,关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的阶段划分,我们有著名的罗斯托的六阶段理论,也就是说一个社会从传统社会到后现代社会,它经历了六个阶段:传统的社会发展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与超越大众消费阶段。那么按照罗斯托的理论,大众消费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从经济发展上,主要的经济部门已经从制造业开始向服务业转型,奢侈品的消费开始向上攀升,生产者和消费者开始利用大量的高科技成果注重消费的质量。人们在休闲、教育、保健、社会保障等项目的支出,花费明显增加。同时消费更具国际化,人们更关注国际的的品牌。大众的消费也许超出了生存的、温饱的追求。那么他们不仅要求有更好的衣食住行,不仅满足于一般的耐用品消费,在这个基础上,它追求,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开始追求精品名品的消费。我想进入这样一个大众消费阶段是奥特莱斯发展的一个宏观的背影,宏观的基础。国内学者,结合这样一种理论,在研究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的时候,提出了所谓新成长阶段论。这是我们社科院社会学所的李培林先生在去年提出的理论。

所谓新成长阶段论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将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就是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我们虽然不会保持10%以上的增长,但是在8%这样一个水平上,还能保持一个较长时期。另一方面在这一轮的新的增长周期当中,它的动力不是向前20年或者30年,我们主要依靠外延似的扩张,依靠大量的要素投入,而是更加以来依赖于产业的升级,依赖于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特别是国内消费的增长。那么按照李培林先生的判断,他说这个大众消费的新成长阶段,现在已经到来。

这个阶段有三个其本特征:第一就是大众消费阶段到来了。第二是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了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而工业化、城市化这个中期加速的发展和大众消费阶段又是相互作用。第三个特征就是人口结构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那么从经验上看,为什么说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进入大众消费时代?这里面我们有一些经验的数据作为一个论证。根据(IMF)最新的统计数据,2.年中国人均P达到了4283美元,假如按国际上比较的购买力平价计算,那至少要翻一番。因为这个-0多美元是按照市场汇率,人民币兑美元市场汇率计算,按购买力平价的至少要翻一番。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样一个人均P水平,远远高于美国1900年4019国际美元的水平。按照国际的惯例,或者国际的经验,当人均P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居民的消费升级,已经就成为常态,或者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大众消费的阶段。

在2009年,我们国家的城乡的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分别降到了37%和43左右。考虑到我们国家的恩格尔系数的集散方法,住房的支付占得比重比较大,就是我们实际的恩格尔系数,按照一些专门的学者的研究,比这个要低。也说我们大体上已经在30%或者略多一点,这个水平。那样这样一个水平,如果按照联合国粮油组织的标准,就总体上已经从小康到宽裕的居民消费阶段。从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左右的时候,意味着进入了大众消费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消费的浪潮。那么这样一个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从消费的对象、消费的阶层讲,主要是中产阶级的增长。

根据国内的有关研究,我们国家的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在全国职业人口当中,现在大概已经占到了15%左右,在城市的职业人口当中,占到了30%左右。在发达地区的一些大的中心城市,这个比例恐怕还要高。那么中产阶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它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它的消费更具有这种追求消费品质、消费质量的这样一个特征。那么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又有他的特殊性,就在大众消费阶段,它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发达国家的空间特征。这个空间特征,我们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大众消费时代。它的基本特征是与国际接轨甚至是同步的。比如我们的奢侈品消费,现在,在世界已进入到第二位,这些奢侈品的消费,大量还是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我们在中西部的次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开始进入大众消费时代。那可能主要表现为消费升级的加快,我们还存在大量落后地区的中小城市,当然他们还与大众消费时代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消费潜力是十分巨大的。这样一种空间特征,实际上也是为我们奥特莱斯这样一种商业业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更长的周期。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芭奇的结论,奥特莱斯在于中国已经具有了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且它呈现出一种空间非均衡分布的特征。这个我想对我们从事奥体赖斯实际建造和运营的管理者、投资者们,可以由一定的启示。

第二,奥特莱斯成为新的商业空间。奥特莱斯为什么如此迅速的发展?我们知道,它最初作为零售业当中由销售品牌折扣、商店店家集中、集合而成的一种折扣的直销购物中心,并且逐渐地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业态。与传统商业相比,它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个是地理位置,它在环境优美的、交通便利的郊区,离市区保持一定距离,但是通达性又很好,它不像传统商业集中在市中心区。第二它是重大品牌的聚集,尤其是国际的一线品牌,厂家的直销折扣,它减少了中间批发环节。第三,它集中表现在商务的成本低,销售成本低,它购物环境良好。因此对追求一定的品质,又想得到实惠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层,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美国现在有-多家,欧洲也有100多家,日本、东南亚这些,香港发展也非常迅速。我们国家在这几年,也是获得迅速的发展。

芭奇的概括说,我们可以看到,奥特莱斯实际上已经从单纯的品牌折扣直销中心,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空间。在这样一种新的商业空间里,实际上它体现的或者追求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么奥特莱斯从理论上讲,它之所以这样发展,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一种市场的扩张能力,我想它恐怕集中体现在它的空间的具体效应。空间的具体效应我们可以芭奇的把它分为三大效应:一个是外部规模效应。空间集聚会使得市场规模扩大,规模的报酬递增,它不是单个企业的扩张,而是众多的同类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我们把这称之为外部规模效应。第二个专业化分工效应。专门化的销售服务,专门化的配套设施,满足各种消费需求,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它还有一种技术外力和学习效应。同行业的竞争和合作,加快了技术的扩散过程,也产生了一种学习效应。这三种效应的集合,最终体现在降低商务成本,提供专业化服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它具有更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这一点上,传统商业业态是不具备的。这恰恰是奥特莱斯,这样一种新的商业业态所具有的专业化聚集优势。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奥特莱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怎么样从我想从新的一个商业空间进一步发展到一个新的城市空间。刚才刘晓光先生谈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大概我的表达跟他有类似的含义,只不过更学术化一点。那么机遇和挑战,我想又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引起注意的:一个是我们在国家大力推行的新型化城市道路的一个要求。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要求城乡一体化,要求实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把城市建成宜居的、宜业的、环境优美的,那么对我们城市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奥特莱斯应该说是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发展的大趋势。它的郊区化,它的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它对环境这种关注,它符合新型城市化的一个大的趋势的要求。第二我们国家经济开始转入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中产阶级的壮大,这都为奥特莱斯发展都提供了广阔的潜力空间。第三个,我想特别提出来,奥特莱斯的发展,实际上在未来一个时期,它面临的一个挑战,这个很多从业者对此还关注不足。主要是网络购物的虚拟空间,对奥特莱斯这种实体商业空间,形成了一种潜在的以及逐渐变成现实的挑战,甚至是威胁。最近淘宝网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就是2.年在淘宝网上最多每天有多少人访问?6000万人访问,平均每分钟出售了4.8万件商品,单日的交易额峰值达到近20亿元,19.5亿元,什么概念呢?它分别超过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社会消费品单日零售(DIC)交易额在2.年翻了4倍,可见它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而且我预计在未来的时期,还会加速发展。我们建议有兴趣的你可以很好的研究这个报告,从它交易的品种,交易的主体,现在以25岁到35岁年轻人为主体。那么好,到10年以后,这些25到35到人就是从35变成45,然后跟着新的25到35又进来了。那这种网络购物它所占的市场,它对传统商业的挤压,动易自动采集甚至对奥特莱斯这种精品折扣店的挤压,就会变化现实。特别有意思的是,网络购物在落后地区的发展,它的增速要快于发达地区。我说网络购物虚拟空间对奥特莱斯这样实体商业空间这种挑战正在逐渐的到来,正在逐渐的加大。

那么奥特莱斯要迎接,要抓住这种机遇,迎接这种挑战。我想它的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一个新的城市空间,也就是说,要从单纯的商业功能,走向综合服务性功能。服务的多元化,它不仅是购物中心,同时还是休闲娱乐中心,甚至是旅游景点,是宜居的房地产的配套。它将购物、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休闲,乃至于将来的学习培训,都可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城市的综合体。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城市综合体,称之为一个新的城市空间,或者一个新的城市中心,这样它会大大提升吸引力,也提高它与虚拟空间竞争的抗衡力。因为虚拟空间的体验和实体空间的体验它是不同的。但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国内的奥特莱斯,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融合了中国特色,它形成了购物、餐饮、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混合经营的新的商业地产模式。而在今后这样一个时间内,这种模式依然还会是主流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和得到加强。就是在以奥特莱斯作为一个核心,在它的重叠、附加、扩展,这个价值、这个业务会越来越大,那么它也必然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活力。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各位的耐心。

吴怀亮: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刚才刘总和陈教授对奥特莱斯对城市化的进程的引擎作用和城市化的消费新的空间概念做了非常好的陈述,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芭蕾雨创新模式的社会经济价值,跟大家一块儿进行交流。在过去的几年里头,我们一直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的奥特莱斯,思考如何在引进消化国外奥特莱斯商业业态的理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打造出具有我们特色的国际奥特莱斯项目,特质又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公众消费潮流的中国特色的奥特莱斯项目,并加以复制推广,最终使之成为能够有利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新兴产业,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有国际化的奥特莱斯运营管理的背景,国内商业运营管理的经验,同时需要一支对商业业态熟悉和热爱并具有不断创新的国际化的团队,更重要的是必须打造以这支强大的团队力量为基础的,具有集项目开发、建设、投资、运营、管理的国际化的平台,这是在这个背景下,以首创置业和中国基建集团为主要股东,组建了这个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定位于新型现代商业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综合的投资营运商,我们走的是地产与产业相结合,国际化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结合的道路。所以亲历打造的芭蕾雨项目是一种在大城市周边或者是在城际之间打造以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为龙头的多种商业业态集群的新型现代产业模式。是集奥特莱斯商业集群、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低碳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目前芭蕾雨已经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西、海南、辽宁等区域成功落户,未来我们还将在全国其他的地区陆续的展开,芭蕾雨有两大核心的品牌理念。一个是纯正和同步全球的奥特莱斯,第二是3+X的多功能复合模式。我们的芭蕾雨正是依靠纯正和同步全球的世界级奥特莱斯这个强大的国际化核心引擎,以及我们精心引进的世界级商业集群做到了在大城市周边和城际之间打造国际化的城市新中心,为此,我们与欧洲两家最大的奥特莱斯管理投资运营商,法国的世界名牌折扣店有限(SCC)结成战略联盟,借助他们强大的品牌资源和整合能力,丰富的国际化运行经验,为芭蕾雨的核心引擎奥特莱斯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牌保障和价格优势。芭蕾雨3+X多功能复合模式中的3是指奥特莱斯现代服务商业集群以及生态休闲住宅,X代表的是地方特色产业,他有三重复合的功能组成。

第一,以奥特莱斯引领的休闲度假特区,奥特莱斯是核心,周边配套的大规模的商业集群,包括大型的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专业主题卖场,文化娱乐设施,以及其他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为人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新生活。

第二,以奥特莱斯引领的世界风情城、奥特莱斯综合商业群和低密度的别墅和国际化的高端公寓相互融合,形成可以持续发展的有机的整体,使每一个置身于此的人们都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心宜的空间,形成具有购物、休闲、娱乐与居住等多种时代生活元素的世界风情城。

第三,以奥特莱斯引领的城市新中心,依托城市发展规划,整合住宅、商业和上下游相关特色资源产业,比如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游艇会,高尔夫,温泉,水岸休闲、山体休闲等等,统筹打造一个居住生活、休闲购物、商务就业等系统完善和谐共生的新城市。它是具有国际特色又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创新和领导潮流的多种业态,多功能的奥特莱斯引领的城市新中心,为人们带来同步全球的时尚新生活。

“十二五”规划指出,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拉动消费增长,优化产业升级等都将成为“十二五”及其政府工作的重点,芭蕾雨项目的概念和定位,无疑紧扣了“十二五”的规划步伐,他通过整合高端产品,高端品牌,以及高端服务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促进城镇的国际化进程,推动地方经济的产业升级,强烈挖掘和释放未来城(新闻)市化进程中的巨大消费潜力,具体表现在:

一、解决了城市资源配置与有效的城市、城镇化的路径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建议已经明确的指出,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寻找有城市化、城镇化的路径,及其解决好资源配置的问题是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的主要的难题。以往的城市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人口的单向流动,其造成的后果必然是大城市或城市中心的人口膨胀与资源的极度紧缺,即所谓的大城市病。之后,又有人提出,用卫星省城的概念来尝试解决这些大城市的毛病,但他最终也只能从居住这个单一的角度指向了人口的移出,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居住与消费甚至产业相结合的难题,所以就是目前卫星城的产物。有了大城市的大城市病与卫星城的垢病,城市化的方向在哪里呢?我们的城镇化的道路途径应该是以大城市为依托,通过把国际化的奥特莱斯及现代商业服务集群这些强有力的经济发展作为引擎,配置到非城市中心区域和城际之间,形成以奥特莱斯为引领的国际化的时尚城(新闻)市新中心,它可以吸引部分城市人口转移到城郊,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居住等方面的压力,把部分农村乡镇人口也吸引过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居住问题,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资源间的差别,通过整合高端产品,高端品牌和高端服务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经济的产业升级,形成了城市群的集中效应,促进了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刺激了区域持续而连续的内需增长,“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将中国的消费提升到国际前列的定位。现在我们占到的世界消费总量只有5.4%,未来在十年内将中国的消费总量要提升到16%,也就是说每五年要翻一番,这样我们就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国。这就需要在我们的未来的五年计划中,提供有效而持续的消费模式。这儿我与大家分享另外一组数据,随着我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消费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大,现在已经达到1.7亿人口以上,而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占全球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27.5%,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品牌消费的需求需要效应的消费环境来引领,刚才陈教授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要建立起长效的内需拉动机制,奥特莱斯中国在打造芭蕾雨品牌的时候,就充分的意识到这种最终的消费趋势。芭蕾雨通过奥特莱斯与现代服务产业集群的合力,强力挖掘和释放出未来城市进程中的巨大消费潜力。

第三,能够持续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也强调增长劳动消费,劳动消费,强调加快发展服务业,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方式,把推动服务业大力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可以说现代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方经济的水平。芭蕾雨通过整合高端品牌、高端产品以及高档服务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同时与周边的特色资源、产业如户外运动乐园,温泉等形成强大的规模庞大的产业链,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产业升级。此外,芭蕾雨还能够促进当地就业,改善就业结构,提升本地劳动力的水平,而且大规模的市政投资和环境建设有助于全面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形象,我们做一个市场研究,一个芭蕾雨项目能够每年吸引500万到.0万左右的人次前来旅游购物、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实现项目营业额达到100至200个亿,拉动其他产业280亿到500个亿,实现税收10到20亿元,间接的增加税收20到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包括直接和间接,5到15万个。

总而言之,芭蕾雨的这种创新模式,对我国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内需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社会意义。我希望并且相信,奥特莱斯中国的创新理念将通过奥特莱斯的这种世界力量为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谢谢大家。

顾云昌: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很高兴来参加今天奥特莱斯商业集群构建与城市化路径的这么个创新的峰会。我是报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听了刚才咱们晓光董事长和各位嘉宾的发言,我深受体会,就谈点我对这么一个题目的感想。我们已经在“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日,我们来讨论城市中心的问题,不由得我想起“十一五”期间我们房地产走过的历程。今天上午我们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协会正在开一个理事会,在会上,我们主管领导做了个报告,讲到了“十一五”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大家对房地产发展,好像讲好话的比较少,讲问题的比较多。实际上我们“十一五”房地产发展取得了巨大了成就,可以这么说。“十一五”期间,我们全国城镇人口每年新增加的住房面积超过1平方米,每年每人增加1平方米,包括常住人口,这样的成绩是举世瞩目,在过去,我们中国发展房地产历史上也没有过的,世界上国家都很难找到每年每人增加1平方米的这样的速度。这是一个,第二,我们在商业地产方面,大看到了,多少商业项目起来了,在五年前我们听到(ShoppingMall)很陌生,现在我们这个城市,新的城市中心的“芭蕾雨”的概念都起来了。那么我们更多的商业地产的兴起,而且我们业态越来越向国际靠拢。今天当然我不是说万达,万达是我们商业地产的也是一个巨头,它的商业地产好的城市都在争。那么今天也有“芭蕾雨”的概念,我们觉得是非常鼓舞的。所以无论是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在我们“十一五”期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不能为成就而沾沾自喜,我们要更看到“十二五”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十二五”的要求就是科学发展。我想房地产怎么科学发展?房地产发展有没有不科学发展的地方?这是一个,我们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十二五”。“十二五”的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那么我们房地产的发展方式是什么转变?我觉得这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在我看来,我们在房地产发展当中,我们过去若干年当中,也有一些教训,也走过一些弯路。就是说我们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在全面实现小康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抓住机遇,那么教训在哪里?一个就是我发现我们对城市的理解不够,什么叫城市?我们过去发展当中,往往城市是脱离的。实际上我们从城和市的芭奇的理解上,什么叫城,城就是住人的地方。古时候人们住在一起,为了安全垒了个城墙,这就叫做城,在里面生活了,居住了,但是我们不能光在里面居住,要生活,要生活必须要买,要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市场,这叫市。这叫城和市。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在几年建设当中,有时候光建城,有时候光建市。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北京比如说,有个叫望京,望京开始叫居住区,现在叫新城了。亦庄是个工业区,一个是工业区是市,一个望京是一个城,城跟市分开了,造成的交通的拥堵,造成了工业区晚上是鬼城。那么住宅区里面,大量的商业配套也不全,光是住人的地方。所以我们把这个城跟市分割开了。这是一个问题。其实城和市到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是一个工业、商业、就业,这三业就是市的概念。而我们城市是住人的地方,如何把我们住人的地方和我们刚刚说的三业联合在一起,把城市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发现北京不叫亦庄工业区去了,叫亦庄新城了,把通州新城了,顺义新城(新闻)了,那么实际上是新城市的概念。那么我们今天刘晓光董事长搞了一个新城市,实际上就是把新的城市的形式组合起来,而不是光搞个商业中心。是不是?那么这个概念,我觉得城和市我们恢复了他的本来面貌,在我们房地产开发当中,就是政府日程当中,逐步逐步清晰起来,我们现在要搞城市。

但是城市发展的另外一个问题,不是科学发展,是摊大饼,一层一层往外摊大饼,现在造成了,刚才专家说到的,首先我们遇到了交通拥堵,现在我开玩笑,中国北京首都是首堵,上海是上了路就堵,广州是广泛的堵,重庆是重复的堵,成都是成天堵,深圳是深度的堵。这个城市摊大饼的结果就是这样子。那么我们如何科学的发展城市,在我们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发展呢?我们曾经提出一个,我们要发展城市当中,不能摊大饼行不行,咱们包饺子行不行?一个一个饺子。我觉得我们奥特莱斯这个商业城就是个饺子,饺子馅里面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我们奥特莱斯。你们叫核心引擎。对不对?在这个饺子和饺子之间,有快速的公路连接,中间还有隔离带,这就是我们的城市群,就是我们发展城市,城市化过程当中,人口大量往城市集聚的时候,我们城市的形态怎么组,对我们城市的新的认识,我觉得咱们很形象的,把包饺子的形势来取代摊大饼。把城和市结合起来,那么今天有了这样的模式、那样的模式,那么今后的模式创新,我觉得在我们城市化当中,健康的城市化,我们房地产要为健康的城市化努力,不健康的城市化就是摊大饼,交通拥堵,城和市的脱离。那么我们现在健康城(视频)市化起码找到了这样一个途径。

第二个方面,我们房地产如何科学发展?还要为健康的经济发展服务。那么,应该说我们“十一五”当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是我们在经济发展当中有不健康的因素。我们过多的依靠外需,但是不是说外需不需要,我们仍然需要外需。过多的依靠投资,不是不需要投资,但是不能过多的依靠,我们要更多的依靠消费,依靠内需。那么消费和内需怎么拉动法的问题。我想我们当中跟房地产有什么关系?我觉得我们房地产发展要为拉动内需,拉动消费服务。那么,中国房地产现在,用我们的话说,仍然处在一个千年等一回的发展机遇。因为,过去的1000年的,和以往的10000年,不可能像现在这个时代那样,我们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数量,发展的业态那么多、那么大、那么快,仍然处在这个时代。那么这个时代为什么,有什么造成的?第一,是我们城市化的不断提升。我们城市化今年可能达到百分之47.几,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来要57、67,甚至77,有更多的城市能够进来。也就是,城市化就是城市做大的过程,人口增加的过程。第二个我们处在一个全面小康的,实施全面小康的这个阶段。什么叫小康?我想用我的芭奇是,全面小康就是,增加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增加了,小康就实现了。中产阶级,如何来拉动我们中产阶级的消费,拉动我们大家的消费,我们是被动的,要刺激消费,要调动消费的积极性。那么我想我们房地产应该发挥作用。其中,今天我们提出来奥特赖斯这样的商业模式,反正我觉得对我这样的人士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去年9月份在美国,一个月去了四次奥特莱斯,买了两箱子的折扣产品,我觉得比中国的便宜的多。结果4天逛下来还没逛完,商店还没逛完,还差得远,所以我觉得这个当中,实际上就是奥特莱斯这样的一个对中产阶级的吸引力在哪里?我觉得我们这个抓住了这样一个很好的热点,这是我想有感而发,但对奥特莱斯,对城市化,对我们商业中心,对我们这样一个房地产的科学发展的服务。

我今天,刚才我讲到了我的题目叫“四态”,就是我觉得要搞一个新的城市中心,搞这么一个商业,以我们奥特莱斯这样一种商业为引擎的这样一个城市中心,我觉得咱们好好的研究研究“四态”。当然这些可能刘晓光董事长可能都考虑了。第一个就是叫“形态”,我们新城市中心,商业中心的形态,有外部形态,业内部的形态。外部的形态给人一种另列,一种色彩,一种体心,让人一下子记住了,哦,这就是房山的奥特莱斯。那么还有内部的、内在的一个空间,内在空间也就说内部的空间形态,给人创造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意境,这我觉得很重要,让人流连忘返。一般来说,这个地方形成一个地标性的,有文化色彩的,给人加深一种印象。就是让人感觉到,我在什么地方?哦,我在奥特莱斯,在房山奥特莱斯,什么奥特莱斯,非常清楚的这样一种形态。那个外部形态快到了,到里面以后,这样的街道,这样的色彩,这就是奥特莱斯,我觉得这样一种形态一定要把握住。因为人们去购物,首先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地方?我在什么地方?

第二个态叫“业态”。作为城市来说,城市的业态,作为一个商业的业态。那么,这个业态,怎么布局好?根据我们中产阶级的,各地中产阶级消费水平不一样,我组织的业态,商业业态是什么样的业态?那么现在,中国的商业区,或者我们购物中心,或者综合体,已经越来越形成多元的,既要购物,又要休闲,又要看电影,又要带小孩游玩,等等等等,让你到那里去有一天时间,两天时间都逛不完,都玩不完,愿意到那里去。另外,当然更多的是我们形成一种有机的一种结合,提高我们的经营的效益,提高我们空间的利用力,这个业态的组合上很重要。另外还有就是,我们无论是什么样?我们这个业态当中,既要考虑大我们商业的业态,又要考虑到我们和商业向其他方面业态的一种变化。我们的建筑设计,规划设计,首先要从业态需要出发来进行。那么我觉得可能在不同的区位,比如不同的城市,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业态的分布组合恐怕有区别,适合我们不同的消费群体。当然我们刚才已经说到城和市的概念,不能纯粹的搞商务区,也不能纯粹的搞一个商业区,恐怕商业、商务、居住,甚至于一些工厂,加工厂结合起来,形成我们这样一个新的城市中心。

第三个就是,当然这个业态当中,刚才我觉得你们已经充分的表述了,就是叫核心引擎的问题。要有一个什么样的核心引擎,比如我们现在叫奥特莱斯的,有的比如叫餐饮的,有的比如影视的,什么都可以。第三个业态就是叫动态。我觉得作为一个新城市中心,作为这样的一个集群似的商业中心,应该是更多的考虑或我们的交通,交通也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交通,一个是内部的交通。外部的交通就是让人们很好的通达,都愿意到那个地方去,一下子都找到了。交通便捷。那么适应中产阶级的,既可以是有汽车的,将来也可以是轻轨的,其他各种交通能够非常通达。内部交通我觉得你们搞商业的比我更有经验,在人们在里面不要打迷魂阵,感觉很清晰,一家人走散了知道在什么地方集合。是不是?当然更主要的是我们讲的是人和车的这种分流,人流和车流。客源和货源的布局,恐怕交通的组织我觉得再一个以商业核心为中心的这样一个中心当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我们许多,全国搞了许多的商业中心,有的组织的很好,有的组织的不理想,人们到里面像迷魂阵,根本找不到。那么,混在一起很混乱。所以让人感觉到新的城市,我们是精心规划的,精心设计的,交通也是精心组织的。

当然,第四个态叫生态。这个生态,我觉得很重要,我觉得也是分两个方面,一个叫自然生态,一个叫人文生态。自然生态我发现,我看到了我们奥特莱斯将来有主题公园,有休闲的地方,这是一种,我们要新的城市的边缘,或者城市的集群中间,有条件,从一开始就打造一个生态化的这么一个新城市中心。那么这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自然生态当中,我们还要注意一个,我们在建造过程当中要节能减排,绿色的一个城市中心。一个是生态化的环境,一个是我们本身的建筑应该是绿色的,应该是节能减排的,符合我们现在国家提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想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也是必须这么做。第二方面就是一种人文生态。人文生态就是人们在一起感到这个社区很和谐,在社区里面并不光是购物的人,有服务的人,还有周围工作的人,还有周围居住的人,等等等等。在整个城市中心当中,我们的生态化的,形成一种生态。而不是说人和人之间很冷漠,互相之间不是和谐的一种气氛。那么人群的组成也是各式各样的,城市有各种人群组成的,有不同收入组成的,有不同职业组成的,有不同爱好组成的,才构成一种生态的概念。那么我觉得这是城市的一种要领。那么我想这样的一种,把我们以商业奥特莱斯为中心的这样一种商业集群,再加上你们说的三层这样的引领,既引领我们商业群,又引领我们整个城市生活群,真正打造一种新的城市的概念,新的生活方式。那么我想这样的一种模式,应该说在中国是一种创新,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当中,正处在一个中产阶级日益扩大的过程当中,我想这个前景是非常好的一种前景。我预祝我们的奥特莱斯的这个商业模式,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体现,获得更大的发展。谢谢!

万文英: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刚才听到了刘总、吴总以及专家讲了城市新中心以及一个城市如何发展的一些看法,非常受益。但是作为我来讲我进入房地产是一个新兵,我原来是做商业的,所以我在这儿也想我谈一谈我对一些微观工作的看法,为什么?刚才大家都讲到城市新中心,城市新中心的引擎是谁呢?是奥特莱斯,但是我们如何把奥特莱斯做好?做奥特莱斯现在到底为什么都想做,可是在我们的国家内成功的不太多,为什么?所以我们想谈一谈我的看法。作为我来讲,我确确实实是把奥特莱斯引到中国来的,那是我在2002年在中国做了第一个奥特莱斯,就是现在东四环的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当然,它现在发展的非常好。但是我认为所有的商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三大商业的要素,一市场,二供货商,三消费者。奥特莱斯也不例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奥特莱斯的发展时机,就像刚才各位专家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到来,应该快速发展。

首先,人们生活需求的多元化,生活的快节奏,追求名牌的愿望,强烈的多种需求不断的推动市场的细分,为满足各种需求,国内市场不断的增加业态,不断的改变他们的经营方式,同时促进商业、零售业的市场日渐成熟和规范。

第二,国际知名的品牌从目前来讲,已经有80%到90%都已经进入了我们中国市场,而且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非常兴旺,有的高档品牌是它的销售额是这个品牌在全球的14的销售额。更可喜的事情是我们国内民族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的,这些为我们做奥特莱斯提供了粮食,也就是说我们有了商品。

第三,中国中产阶层正在迅速形成中,这类人群不仅是市场的消费主力军,更是奥特莱斯的主力消费群体,因为他们喜欢名牌,同时很在意价格的高低,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奢侈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更能体现出消费者对奥特莱斯的巨大的消费能力,因为中国人注重品牌又喜欢折扣的特点,与奥特莱斯品牌加实惠的核心理念是十分吻合的。为什么要这样讲?就是说全世界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可能更明显一些。除此之外,我们不妨同美国也比较一下,美国的国土和我们国家的国土差不多,但是人口差距很大,美国也就是2亿多人口,但是我们是它的7倍。美国有奥特莱斯多少座呢?有300个。而我们呢?大家想一想,已经成功的奥特莱斯为数不多,无论从人口上,从市场的发展上,从我国的经济上,以及人们的需求上,都足以说明了奥特莱斯在中国的发展是具有强大的潜力的。

但是,我们非常清楚,奥特莱斯是在美国诞生的,它在美国、欧洲的发展已有百年之久,针对中国而言,它是舶来品,引进至今,还不到十年,中国发展奥特莱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它有什么样的困难呢?

首先,国际著名的知名品牌不足,那么我们知道,国际的知名品牌、著名品牌全部都在国外,作为我们国家的品牌来讲,现在还在发展之中,我们非常希望我们国家的品牌能够成为我们中国第一品牌,走入世界,但是像海尔这样的品牌我们很少,尤其是我们消费品。

第二个,品牌商品内容不丰富,当然现在我们在国内销售的不管是知名品牌也好,著名品牌也好,我们只能靠品牌商批准我们经营什么商品,我们就经营什么,比如说这个品牌可能有服装,但是它就没有箱包,有箱包它就没有鞋,有鞋它就没有饰品。但是在国外,这些是琳琅满目的。

第三,各类商品量满足不了需求,国际知名品牌基本上在奥特莱斯都是下了架的商品。又有很少的品牌为奥特莱斯加工,但是在这方面,国际上是非常多的。

第四,经营管理模式没有与国际接轨。国际奥特莱斯它的运营中多方面的企业共同进行,那么有品牌组合商,有业态组合商,有经营运营商,但是我们国家都是一个商店统统包罗万象的管理和经营。

另外,如何从中国各地的消费习惯、消费特点,营销理念、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建设规模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来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换句话说以奥特莱斯为引擎的城市新中心,必须要解决奥特莱斯以上这些问题。

所以我们如何解决?我们就想利用国际资源来打造规范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奥特莱斯,这个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规模以及配套设施这方面,适应市场需求,我们要组成多业态,多功能的商业集群,是目前商业地产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以奥特莱斯为引擎的吃喝玩乐购居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我们芭蕾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芭蕾雨的新品牌中,当然折扣店是奥特莱斯商业集群的核心,但它的外延变得更加广阔了,它除了打造一种传统的奥特莱斯折扣店之外,更加注重项目中各种商业业态的组合。芭蕾雨的奥特莱斯商业集群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内容,它可以囊括购物中心、专业卖场、文化娱乐与公共配套服务等等,比如具有生活新概念的西式婚礼教堂,儿童体验城、国际影城、具有汇集天下特色的美食城,具有品类齐全的时尚品牌专卖店,能够满足一站式购物的电器城,家居城,具有彰显个性的乐器坊、陶瓷坊、花卉中心,还有年轻人青睐的时尚酒吧街,电玩城,溜冰场等等,这些可以说在国际上的芭蕾雨也是为数不多的,这个也是结合我们中国消费的特点,而我们创造出来的。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发国际休闲养生中心、温泉SPA中心,主题公园、影视,与国际同步的体验式教育中心,以及世界风情生活城等等,由此形成了一条以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为龙头的多种商业业态并存的新型的商业链条。作为芭蕾雨的核心奥特莱斯卖场要汇集大量的国际一线品牌,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它有诱惑力的商品,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充足的货源,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国际一线品牌带来的国际体验。

什么叫长尾关键字换句话说我刚才提到的几个困难,我们如何去解决,这就是我们必须要达到的目的,怎么办?我们必须借助外力,增加品牌结构的诱惑力,提高我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因为奥特莱斯是舶来品,我们必须向人家学习,必须从他们的那里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于是,我们就和法国、英国这样具有经营管理经验又有品牌资源的机构共同组合成,来共同打造我们的奥特莱斯,或者是以奥特莱斯为引擎的城市新中心。那么我们要求这个要具有专业性的奥特莱斯运营技术,以及顺畅的国际品牌渠道,这个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来自欧美、香港、以及我们国内的商业运营的精英集团群体。在企业投资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上,商业运营管理、商业租赁,客服体系,执行与服务这些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个团队将按照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模式去运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打造以奥特莱斯为引擎的城市新中心。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我们在打造城市新中心芭蕾雨的时候,打造奥特莱斯商业集群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成功,我们更应该关注政府的需求,关注城市的发展,关注我们国家的发展,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我们刘晓光总裁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说他指导我们必须要这样做,换句话说,我从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如果说我们不从这些方面去想,我们不去做的话得不到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事业也是很难成功的。就像任志强老总的话来说,他曾经说,政府支持的项目成功才有希望,因此城市新中心芭蕾雨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

一、为推进品牌强国之路做贡献,我们不能只是把国外知名品牌的商品引到国内来卖,挣点钱就完了。如何借助奥特莱斯这个平台,促进中国品牌的提升与发展,探索品牌强国之路,使中国出现更多的中国一线品牌,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的品牌像海尔一样,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第二,城市新中心芭蕾雨要为当地的市场的繁荣,经济建设作贡献,“十二五”规划中,把这个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那么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执行“十二五”规划中的这一重大的内容,因此增加政府的税收,扩大就业,拉动经济,满足消费,引导消费,最终成为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城市新中心,为城镇化的发展作贡献,是我们的目的。

第三,奥特莱斯应将由商业业态化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仅仅做一个奥特莱斯的卖场不论是百货店的形式还是购物中心的形式他不过是一个商业的业态,这样的形式在国际上也是很多的,这不是创造也不是创新,但是我们市场更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多种业态俱全的全方位的甚至具有城市配套内容的商业集群,应和政府建设的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互补,成为整体,这种产业化的形成将会加快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我认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着眼于整个民族的持续发展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才是我们中国企业的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以上仅仅是我的看法,不对请指正。谢谢大家。

陆志成:刚才各位专家包括我们企业家刘总谈的,关于奥特莱斯商业集群构建与城市化发展这块儿,听了以后有很多感触。这么多年,一直在地产在城市包括城市景观规划做了很多事,像刚才我们前辈顾总讲的那样,中国30年发展到今天确实成绩应该肯定一下,非常大,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从过去20%到30%的跃进,城市化进程已经可以说实现了我们“十一五”规划,这样的话我们从过去没有住宅,没有地方住,到现在我们住上了房子,还是不错的房子,我们的小康走到了今天,都是在我们的地产商、政府各方面的努力下,走到了今天。让我们过上了很好的日子,这一点,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中国,包括我们北京以及各个城市都会变的更加美好。所以这次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提出的这个目标: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想这个题目给我们大家特别是房地产、城市都给我们带来了最好的题目,下一步我们城市怎么样更美好。所谓让城市更美好,我想它有很多面要说的话,第一我想就是从物质面上,怎么能让城市更美好,首先我们要住好,生活很美,购物、吃饭、娱乐从物质一面,都是很美好的。同时,它的整个的城市形态,环境,包括它的造型,色彩也是很美好的,而且很有故事,这样每个小城每个大城才叫美好的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我们又有一个新问题,就是30年发展到今天,我们整个的中国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的起飞,上海、北京、广东,是吧,非常快,那么会发现,整个城市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时代文化,大概是一个很好的疑问,今天的北京和过去的北京,今天的上海和过去的上海我们比较一下,包括我们未来怎样走下去,还有我们很多的地产造的巨大,几千万,我们地产造出来了,我们认真负责的讲和这个地方和这个城市有什么文化连接关系,当然作为商业运作我们可以考虑,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回头想想,对历史对城市的责任在哪里?所以说我们今天想到这个问题就是静待30年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城市化是需要国际也需要,北京也需要,国家也需要,那么我们怎样把城市做的更加美好这就带来一个新问题,我们过去的历史大家知道,整个城市需要规划,总规,详规,修建规划,最后到了单体建筑设计,最后到了下面我们开发上把它建起来,卖给我们的业主,包括市政建设,这么一个过程。大家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管地产商政府的领导是谁,大家谁在对城市作为一个总负责人,来担心这个城市。包括今天大家谈到了拥堵问题,我们的城市渐渐失去了她的历史和文化,渐渐我们的城市也缺少了生活的情趣,那么谁对这个城市负责,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未来我们的城市创造者我们的缔造者我们怎样去发展,实际上我们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了一个理念,叫做城市导演理念。为何提出城市导演的概念?那就是说作为导演,我们都知道,拍片子,搞戏剧,导演干什么呢?他最重要的并不是当演员,也不是筹划资金,也不是当美术设计,他是全面负责一个片子或一个戏剧的总负责,总策划,总导演,而我们的城市恰恰就缺少了这么一个真正的城市导演。那么刚才晓光老总提出了他的新的概念,我觉得非常好。他站在一个城市导演的位置上,他是综合的而不是从规划上,具体的某一栋建筑上,他是从经济学、商业学,城市的生态,城市的美术、艺术综合的来提出了一个概念。包括经济的运作,最后成功了,他是站在一个综合的概念上,那么我假定讲,刘晓光老总他提出这个奥特莱斯这个集群,他是作为一个商业大片在策划,操作,反过来我们对一个城市,市长是不是在做一个城市总导演,没有。所以造成了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一流的城市导演需要非常多的知识,经济方面的,建筑方面的,规划方面的,包括生态业态最重要的我想一个真正的好的城市需要更高的就是精神上的、艺术上的和文化上的,我们现在奇缺的就是这块儿,未来的北京,世界的北京,我们缺的是什么,不是钢筋混泥土建筑,也不是缺的现代的所谓轻轨,缺少的是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的北京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的市长,我们的地产商业,我们所有的人去尽心尽力去导演这个城市。所以说城市导演作为城市的核心领导者,建设者,其实要调动各个城市的环节,各个资源、各个行政部门,各个企业共同协作,共同努力上演一个带动未来城市走向国际化化、人性化一个历史的立体大片。这个大片的总指导总规划总设计我们称之他为城市的执行导演,那么城市导演对我们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我想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他把城市作为一个创造性的杰出作品,而把城市作为一个作品的概念,我想这只有一个导演去想象了。传统的一个市长一个规划部门不会去想这个问题,那么他是具有强有力的科学、艺术的充分结合的思想支撑下,有效的整合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资源,提供最符合未来要求的设计理念,规划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社区、群落。城市导演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让城市艺术、经济、管理综合一体,实现导演的主观思想,那么总导演作为主导地位提出新的思想,来提升城市导演宏观的文化艺术与规划方面的思想指导,作为城市发展,作为未来的策划知道,高瞻远瞩的提出未来格局,甚至挖掘一座城市本身传承的文化,起到承前启后完成城市作为成长的一个城市的发展,提出整个设想的蓝图。我想城市导演作为一门学问,他是一门涉及政府、经济、文化、生态、景观等等各个方面的大艺术,他整合了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发展动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城市艺术设计作为最终蓝本,实现城市经济、空间双重转型,为促进国际化城市建立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作为城市的发展,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遗产作为城市布局上完整保留中国历史文脉,有机结合中国传统与中国当代的生活,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文化层次,国际品位,以城市作为文化基础,以艺术作品品质,达到中国特色的城市转型。我想这下一时代作为城市导演是有一大的使命感。那么再结合一下刚才探讨的就向顾总谈的四个方面,那么我们刚才讲的他有一个形态,业态、动态等等,其实作为城市导演其实我们就要做这几方面的工作,那么这四方面也是我们刚才将的一个城市的形态,一个城市的形态、色彩、空间、包括他内部的组合,包括他最后的形态,包括它的动态,这点我想只有站在一个城市导演的角度上才能宏观把握这些技术、艺术、文化的特征。所以说我们在强调这一点,就是谈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包括我们地产各方面,我们现在所面临所担心的从商业经济未来,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精神这个层面,就是文化和艺术这个层面,我想在座的大家都是从事地产和城市发展的有关领导,在这方面,我希望大家更加在文化艺术经济方面更加侧重一下,把自己的使命提的更高一点,就是说作为一个主人翁的一个城市导演的概念一个综合性的领导,发展未来的事业,中国的城市将建成自己具有地域性的特点,结合当地的人文要求,延续历史的发展痕迹,开启未来发展文脉的国际空间,城市导演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一个从客观向时效转变的城市,这不仅是我们一代人的努力,也是几代人共同实现的梦想,也就是说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打造我们自己美好的家园,让城市更美好来实现我们的职业和梦。谢谢大家。

主持人:那么几位嘉宾,我们今天这个主题叫“城市发展路线图与地产模式创新”。其实我想这样一个命题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发展是离不开创新的,创新也是离不开发展的。其实我想先就这个问题问一下,刚才陆教授开始说了,陆教授应该说是一个城市很好的一个导演,您觉得这场论坛的创新跟未来城市的发展怎么相结合起来?它的关系是什么?

陆致成:一个城市导演我不敢说了。但是可能是一个局部的发展,因此中国现在城市化进程非常快,而且每个城市都找我们,希望在他们那儿建设一个城市的新区、新中心。我们在武汉、郑州、海口、南京,很多城市。但是这些遇到一个新的问题,建这么多的城市新区,或者是一个新的城镇,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如果让我们去建一个城市,建一片住宅楼我也会,建得又好,干得有好,但是这对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问题的。我们一定要把产业业态,把就业、未来的税收,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在设想一下,为什么原来设想是,一片住宅,一个奥特莱斯,后来马上把它改了。为什么改了呢?一定要把奥特莱斯一个引擎的产业群矗立好,一定是一个城市有高端服务业的龙头概念,一定要让整个城市取得合作的进展。所以我一直在想,实际上我也看过很多城市,有些城市很有活力,有些城市就不行,有些城市它很优美,因为它有很好的产业业态,而且有可持续的发展,有后添的活力。所以我的想法是,能把这些东西设计进去,应用进去,使中国下一步可能会出现2000个,甚至10000个商业中心,能使它们有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

主持人:谢谢陆教授的发言。其实谢女士曾经也有一段很精彩的发言,您觉得向现在这样一种创新模式,有没有未来可借鉴的道路,您会不会设计一个项目之后,很多的地产业也是按这条路线来走?

谢红玲:我们是一个媒体,一直专著于房地产领域的报道。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对这个开发企业,这么多年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领域和对象。应该说房地产发展到经过快速发展的十年走到今年,我们刚刚也举办了一个论坛,就是提到一个关键词。我们的行业在转型,我们的开发企业也在转型。在这轮转型过程中,谁是领舞者,就是像我们首创置业,还有像我们万科,这些企业都成为了这轮转型中的领舞者。而首创可以说是非常创建性的发现了奥特莱斯这个商业模式对区域发展,包括对开发企业自己上一个新的台阶找到更持续发展的路,提供了一个可以说是道具或者是机遇。但是就像刚才主持人担心的这样,就是这种模式,我们开发商的大多数没有像我们首创这样已经归结出一个产品化的东西来,更多还是在大家通常的说法叫综合体建设。这个综合体里面就包括了商业集群,包括了住宅,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这里面可以说我想刘总也好,吴总也好,竞争的压力应该是很大的。尽管我们领先了一步,但是目前整体的开发商的经济实力增加了,大家的创新意识也都增强的情况下,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很大。你比如说,像实际在我们奥莱这个模式之前,万达已经把沃尔玛模式,已经在商业里面实践成功了。现在上百个万达广场在中国各地拔地而起。此外,还有像在我们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像(宝鸿)集团。在这里面,其实我想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巨大的挑战,在这里暗藏着,就是复制的风险。我想这个可能也是我们在座的刘总、吴总,还有我们在座的专家们也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当这么大量的复制,尤其是当有些品牌,我们叫良莠不齐,同样是奥特莱斯,我们家门口也有一个奥特莱斯,赛特也做了一个奥特莱斯,燕莎也做了一个奥特莱斯,究竟哪个是真正有魅力的?哪个是真正能够实现我们大家打牌打折的愿望的?是不是能满足我去了一次,再去就是变成我一个常规消费的地方?这些我想都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我想谢总一下就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了,我让吴总来说一说。吴总您觉得这样一个问题,就像面对这种竞争激烈的问题您给怎么样来解决?您回答一下。

吴总:你这个问题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创新的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他在几十年的企业经营方面,一直引领着我们创新,我们觉得创新是竞争取得胜利的最有力的武器。三业态运营模块,我们具备的,我们有可以建造成非常好、优美环境的这样一种能力,这是我们的老本行,有优势。你们也看过万总做的商业,这是我们的强势。因为我们有很强的一个三业态运营法则,万总是中国第一个引进奥特莱斯的,成功引进奥特莱斯业态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那么到现在,三营管理者,第二个,好的基础。第三个就是我们想一步到位,就和国际的、大的品牌折扣商进行合作。他们手上拥有的极大的国际品牌。这个是我们所不具备的,那么也是国内目前给奥特莱斯的想投入,进入这个行业,其他的业务企业竞争对手,它所不具备的。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的国际一、二线品牌跟我们达成了意向,有些已经要签署协议了。在我们今后,今天开业的这些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里面你们就能看到,我们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里面国际一、二线品牌会占到60%以上,而且价格是真正的能做到跟国际媲美,3到5折的价格优势。货物又非常的充沛,其中有50%会完全从国际,从国外进。这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我从吴总的言词当中可以看出来信心满满,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心中有十分的把握了。那么我想问一下我身边的李教授,去年有些包括像奥特莱斯,包括新城市中心的全新打造,都把它看成一个联动的,您觉得目前,或者说是未来,我们国家城市发展规划,在去年都是哪些方面,或者系朝着哪些方向在发展。

李国平:刚才已经介绍了,我们城市区域和城市发展。那么我们谈的今天的论坛的主题是在讨论城市化模式,和城市化路径的一个创新。那么对一个城市的一个发展,对通过一个城市化的进程,那么我们现在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是一个城市化数量的体现,现在进入全面提升的阶段。对城市的很好发展,肯定是要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尤其是我们国家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尤其是一些大的城市,区域。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要求在城市的商贸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那么商贸的发展,设计到商业的模式方面的,业态方面的一些创新。我觉得,现在我们奥特莱斯这样一种模式,和现在大城市发展的方向是相吻合的,因为我们现在追求的是城市发展预期目标。对于一个城市,比如说,建一个大的商业中心,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那么会带来很多的内部性的和外部性。当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非常要关注这种产业的联系,就业的联系,同时可能要考虑交通、环境方面的一些影响。所以说,我们在新的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可能要制定范围,另一方面是如何能够稳定化,对商业和消费来说。那么更重要的是说,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落在一个地方,是不是会增加交通的出行,交通拥堵带来一些交通环境的影响。那么我想刘总,对这个可能做一些充分的考虑。我们也想奥特莱斯的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往着更有利的方向来前进。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李教授。那么李教授又把问题抛给了刘总。有没有对相关影响方面做过综合的考虑吗?

刘晓光:那肯定有。奥特莱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都关注的品牌多少?是不是国际一、二线品牌,价值折扣,这才是真正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交通要非常便利。所以我们选择的地方,一定是有地铁的位置,一定是在一个城市圈中间。这样来讲,每天的车辆是两三万的,我们现在预测至少也得1万辆左右,每一天。这样的话,就是要安排一个交通路线啊。关键来讲,选择这个地点,一定要选择交通条件已经具备的去做。你看大家知道地铁通到的地方交通非常便利。另外,16个城市的中心点,高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轻轨都可解决。实际上来讲,它这么一个作用,对交通的往来是一个缓解,城市最拥挤的地方可以稍稍缓解一下。

主持人:那么刘总来得请您继续说一下,因为刚才李教授还讲了一个带动相关周边产业发展的情况,就这个情况您再说一下。

刘晓光:就是我刚才说的,如果一个芭奇的奥特莱斯,不是这么一个芭奇的问题,它是一个产业链。我们大概每10个平米安排一个人,另外提供一个上千万的人去,它带动的是商业的东西,有旅游的东西,将来有文化的东西,影视的东西,一应俱全。另外对民族品牌的带动作用很大。100个品种,有20个产业。另外,对物流、信息流带动非常大。当然我芭奇说一下,它必须有产业集群,而且把我们引进去作为13个集群的一个,如果这个真建起来,非常的好。

主持人:我们现在理解刚才说的那个,庞然大物绝不仅仅是是从规模上来讲的。现在很多产业集群的发展这确实是一个方向。顾教授,刚才我听刘总讲的,在这种概念下,在您的学术研究来讲,算不算是对于资源节约的一个保障。

陆致成:这块对于对我们城市未来的一个发展,正好赶上这个时代,再改革的一个时代。回国以后我发现国内涌现的今天面临的拥堵,实际上我们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提升出来了。房山的拥堵问题肯定会出现,因为地铁没有建设到一定规模,汽车放开,这自然就出现了问题。当然今天,我们面临的这样,今天我们提出的概念,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提出了战略性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把城市,刚才讲了,过去我们是到市或者道路分开,但是今天把小城市拿出去,这个拿出去。这个拿出去首先要有市,那我住在望京,那么大概有五年的时间我们就是在黑城里面,买不到炊具,进望京,出望京相当难。今天我们大家都愿意住在那儿,为什么?因为它建了三个巨大的商业区,再好的环境我们不要,为什么?感到一种生活的温和。所以我说交通,大家都知道,过去对于这些概念大家都缺少这个,为什么今天提出来,刘总提出来概念,有些区域,地产,包括对城市的责任,及未来这种担心和新的概念。刚才咱们媒体也担心,今天咱们论坛啊,其他同志都在做,这个我们也知道,就是真正的把它建立比较好,我想我们应该预祝刘总实现商、市、住,包括咱们讲的服务业性质,甚至新的科技产业。我还有个提议,刚才我在下面讲,低碳、减排,这两个加进去,大概30万人的城市里面,危及城市的概念很多,交通进入大交通,打造了一种相互直接的沟通的计划,市内交通是否采用电器汽车,包括低耗能的汽车来支持交通。交通是实现的大前提,而内部之间,小的公共汽车和电动汽车,在往下,是自行车和小汽车,它分几种,想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到的。还有一些,我想将来的信息化,网络管理,从人的生活,人体的医疗,包括购物、网络购物到了实体购物、教育,都是网络化,在非常完整的庞大的一个,可能是时代能实现的一个梦。最后一个就是我的专业,我是搞环境艺术的,我就预祝呢,也是希望刘总在每一个城市里,在今天可以打造地方的特点,有文化、有品质的,因为人,像我们讲,到云南,云南的山,到了北京是文化,你看人家南方人、成都人,咱们看的,人都长得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刚才我们讲的,奥特莱斯,也为今天地域打造一个文化,成为真正的,就是成为刘总自己的一个品牌。我在奥特莱斯,到了杭州,是杭州的品牌,到了桂林是桂林的品牌,到了北京是北京的文化。真正为整个中国历史的文化痕迹,我想他是创造历史的人,我也相信他有这个能力。谢谢!

刘晓光:将来我们要到的一个城市是西安,刚才谢总提的一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也要注意。这个投入不是芭奇的,我算了一下帐,我们钱投到第一期是15个这样的奥特莱斯,他有四个力量,第一个叫资本莅临,钱从哪儿来?怎么来这么大的资金量。第二个是操作投资运营的能力。你有这个能力,把这个新城市建的非常稳非常快。第三个就是有这个能力把世界的商品,通过世界这个品牌,集合到中国来,如何进行管理?当然还有第四个,就是下一步的运转当中,它的资本运作能力。所以做到这样一个一二十个上千亿的项目,它要提供一个上千亿的市值。资本这样一个运作问题。所以你要做好这个,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当然企业家都是做梦的人,我们有一个梦,我们不管关心自己,我关心这个梦怎么实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靠千千万万企业家的梦来推进,来缔造。

谢红玲:我插句话,刘总发了这个感慨之后,我就是特别想跟大家交流一个感受,就是陆老师把这个开发商把整块这个企业定在城市导演。实际上我们大家知道,按中国的体制来说,最大的导演应该是政府。首先是中央政府,然后是我们地方政府。但在整个中国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可以说开发企业承担了很多的应该政府承担的一个决策,这也是成为国力的对现实条件所限制。但是这样很累,也给了我们机遇,给了这个空间,刘总是这样吧?在这里,可以说我们中国的这些开发企业,很好的把握了这个机遇,但是我们也想我们作为媒体,作为我们这个活动的发起者也好,应该有呼吁,就是整个中国的金融体制,还有政府的政策,对这类企业的支持,应该增强,否则的话,依靠几家开发企业去组织那么巨大的社会资源,尤其是要建一个商业集群的话,那是不是在你旁边,会不会有别的企业,也来建一个(ShoppingMall)会不会这个交通上不配合。说今年开两条高速,实际上等到五年以后,这个资金才到位,才建成。那么五年后,可能很多品牌不断的撤了。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也就是说,对这种开发体制这种创新,需要金融的创新,还有政府的创新思维来支持。

主持人:这个呼声我们已经听到,希望合作伙伴和政府的支持。那么李总,您觉得我们之前听过业内的一位专家说过,他说一个模式要想成为第一个做出别人没有做过的事,那么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二就是要得到决策者的支持。您觉得在这方面,希望未来得到哪些支持可以更好的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

李总:作为一个产业,无论说政府主导,还是企业创建,它都有一个过程。新型的产业,在商业也好。那么政府应该在企业如何能够在吸引产业,它是生存的能力,你首先得让它活了。你如果死了,那么这个产业就不可能成型了。那么主要的是需要给以协调。比如在一些政策上,一些税收政策上,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包括一些金融政策上,应该给企业一些支持。比如地产我们也做了调查,应该说这儿循环进行,三年,这么一个项目就做完。这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经济调整,反正这些影响我就等一等,补一补,过一段时间我再买,我马上就变钱。但作为一个产业,它是对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它是可以持续的达到效果。但是作为企业来起,投入的时候它压力是比较大的。所以今后在税收这些方面,刚才谢女士也谈到,中央政府的投资办法。比如说产业上去的时候,你的配套,基础设施,其他交通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来给予关注和支持。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今天到这儿来为我们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我在会上听到了很多的呼声,希望我们的呼声能够得到有效的传达,让我们刘总的美梦也能够成真。好了各位,今天的这场“奥特莱斯商业集群构建与城市化路径创新”的主题论坛到此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希望大家继续下午的论坛活动,谢谢!

王琪:我的发言的题目是《试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和的运作的必要与可行》。大家知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到位,是直接关系全体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该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基础设施往往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快速发展的城市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一个城市管理者来说,如何筹措基础设施所需要的资金,如何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无疑是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的挑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城市管理者如何利用市场化的运作,加速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对挑战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第一个方面,我想讨论一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市政府的职责所在,理应是政府性投资。为什么要进行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有什么意义?概括起来我认为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第二是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理念,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经验的水平。第三个是通过形成适度的竞争,来优化资源的配制,降低了投资的成本。第四个是有可能合理分散一下项目的风险。

首先基础设施项目,一般投资数额巨大,如果完全依靠城市财政安排投资,发展的进度将受很大局限。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根据我们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到2015年的测算。2015年以前,北京市561公里的轨道交通项目,包括线路中心改造等等,这些投资,现在算起来,总得投资要高达3500个亿。如果再加上到2.年的准备增加的新的线路加密计划,新增的轨道交通投资需求又要加上3000亿。对北京市财政,如果在短期内集中安排如此巨额的资金是不可能的。因此,积极、合理、规范的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市场化运作,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促进城市的发展,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实际意义的。在这方面,市政府曾经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曾经制订过一个思路,就是市财力安排项目投资总额的40%作为资本金,其他的60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筹措。当时还进一步划分了一下,这60需要市场化筹措的部分里面,一半,就是30%,要用项目本身的收益来解决。可以引进社会的投资者。另外的30,要通过相关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来解决。就是市财政真正的现金投入是项目的40%。就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在2004年,京投经过一年多艰苦细致的谈判和测算、制订方案,终于和香港地铁,就北京地铁4号线的合作达成了协议,由香港地铁联合国内企业组建合作,负责4号线30%的投资,同时通过和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协,获得4号线30年的经营收益权。到2009年的9月,地铁4号线项目正式投入了运营。试运营期间的最小发车间隔达到了3分钟,创造了轨道交通史上的一个新奇迹。运行服务水平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广大乘客广泛的好评。4号线这种(PPD)特许经营项目,初步得到了成功。

其次,通过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可以使我们对相关领域的各种情况、做法、理念提供更多直接、具体的信息,并由此选择的加以引进,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管理水平。这也是我们市场化运作的第二个目的。那么地铁4号线,境外投资者的引入,不仅在政府投资方面起到了一些作用,在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领域,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理念。使相关的项目设计、建设得以优化,维护管理效益得以提升。

第三,市场化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竞争的机制。一方面在选择参与者的时候,可以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来尽量降低政府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投资者,改变了基础设施领域中,政府主管部门对应国有的专门企业这样的一个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使得政府在设立考核相关指标的时候,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使得资源配置得以优化,使得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提高。近年来,京投资先后在地铁奥运之线、地铁亦庄线上尝试采用了(BP)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优质的建设承包主体,在建设管理领域里,引入了适当的竞争机制,使得项目的工程投资节约了20%左右。

继4号线特许经营项目之后,2009年的11月份,轨道交通大兴线的委托运营协议也正式签署。按照协议,北京京港地铁将负责大兴线10年以内的运营服务工作。包括资产的运营管理和维护、养护、维修。委托运营协议,首次以市场化契约的形式,清晰的规范了作为轨道交通线路资产所有者和运营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安全和服务标准。同时建立起运营成本的具体合理的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对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的控制。在保证市属国有地铁运营企业,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运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兴线的委托运营是对我市轨道交通体制的一次重要的、有利的补充。对于促进良性竞争,提高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利尝试。

最后一点,市场化运作使得投资者的参与,标明它是市场投资行为,对于该项目投资的市场风险,应投资者自行负责,政府不予担保。这就使这些项目的市场投资风险得以向社会投资者合理的转移。这也是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一个理由。从轨道交通来看,因其投资巨大,回收期长,准入性特点显著。这些特点,政府在投资建设运营过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由政府与企业各自承担其能力范围内的风险,使得涉及轨道交通项目运作的各类风险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保证项目的成功运作。

对于上述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一般大家都认为筹措资金是最主要的意义。其实为了筹措资金而进行的市场化运作,只能解决资金的使用时间的问题,也就是把今后的钱提前到现在来使用,为此还要付出时间上的成本。而且就目前资金市场的形势,向北京这样大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一般都能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如果只是为了筹措资金,应该说没有必要引入社会投资者。只在资金市场进行间接的债务融资就可以解决。而且债务融资的成本,一般低于直接融资所要求的这种回报。所以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的运作最本质的意义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从实质上降低政府的投资成本。由于我们在过去很长时间实行计划经济,市政基础设施行业就长期享受财政补贴,在这个领域,在机制管理上,存在着弊端,漏洞是比较多的。因而通过积极、合理、规范、逐步的市场化运作,来促进基础设施企业健康发展,而且实质性的降低政府财政负担的这种空间是很大的。做好了能够取得相当大的成效,这应该是我们市场化运作最主要的意义。这是我说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是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与选择。第一是市场化运作的条件。第一项,就是社会资本发展使得市场化运作具备了一个基础可能。就是从社会资本这样的发展来看,近年来无论是居民储蓄,还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积累呈现,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渠道,全国范围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企业主体,这样为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一些基础。第二是国内外实践已经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一些借鉴的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轨道交通市场化运作,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具体的例子我就不举了。从国内来看,水务、电力、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也已经比普遍,较轨道交通的市场化也在近几年得到了有效的尝试,积累了经验,具备了市场化实施的基本条件。第三是稳定的政策,经济环境为市场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的体系,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也显著的增强,国民对于市场经济的意识也有大幅度提高,市场秩序及法律环境也逐步完善。包括像《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也已经出台,这都为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实施的依据。

第二方面,市场化运作的选择。基础设施领域积极合理规范的推行市场化运作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基础设施项目都属于公立范畴,市场化运作是有条件的。只有科学规范的在此运作条件下进行运作,才能在确保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经济目的。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规范?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领域不同的环节,包括投资、建设、运营,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讨论,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对市场化的定义做一个分层的界定。前一个市场化运作,是指引入社会投资者,广义的包括举贷,间接融资,更广义的还包括不同形式的,贷借,贷款,委托经营等等。在投资环节推行市场化运作,如果是狭义的引入社会投资者,其条件是被投资的项目本身在建成后,应该要有相应的收入,而且这个收入,要大于它的运营成本。如果大于部分有可能涵盖全部投资的合理性回报。那么这种项目就可以完整的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入社会的投资者。如果大于部分明显的不足以涵盖全部投资的合理回报,那该项目可以政府参与投资,划定比例,社会投资者以部分投资对应全部收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因此,投资环节,进行市场化的运作,首先要测算出该项目的财务模型,确定投资额、收入额、运营成本这三个主要数据。收入大于成本是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入社会投资者。

可供选择的方式包括(BOD)的建设、经营、转让,或加入政府参与的(PBD),公私合营等不同的模式。管理模式可以采取自动采集的网站,特许经营,通过政府和投资者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规定双方的权责,确保公众利益。对于投资者的选择,应该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相应者的投资,来采取招投标或者竞争性谈判这种方式。如果,项目收入少于运营成本,那则需要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价格补贴。否则,该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只能限制以政府支持的举贷进行间接性运作。可供选择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以外,还有发行企业债权,以及信托计划等等这些融资手段。那么在加强环节,除了一般性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代建制以外,还可以采取(BD)就是建设转让的形式。通过招投标等市场化的手段,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或者企业联合体,根据设计要求,先行建设。竣工完成以后,政府验收合格,予以回购。这种方式运作得当,可以节省建设资金,保证工程进度。在这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在运营环节,市场化运作主要是委托经营和购买劳务质量等方面。委托经营,是用于有一定收入的项目,根据收入与成本对应数量关系,确定一个是上缴、还是补贴,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购买劳务和无论项目本身收入如何,都可以适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价格,由政府来支付。这上述的划分和确定是为了讨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体项目来说,这些方式和手段一般都是组合使用的。比如某个项目,在投资上,采取的是(PPD)的方式,在建设阶段还可以进行(DB),在运行还可以委托。总体上说,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运作,只是在投资环节上,比如社会投资者,有一个财务模型是否可行的条件限制。在其他方面,不存在是否可行的问题,主要是具体方式的选择。

第三个大的方面是我想谈一下当场市场化运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误区。在基础设施领域推行市场化运作已经在一些政府的相关文件中说了很多年了。但真正规范成功运作的实例并不是很多。以至于不少国内城市的管理者,对市场化运作产生了怀疑。认为在基础设施领域,推行市场化运作,还不如采取传统模式更为可靠、还省事。其实在社会发展的目前阶段,社会资源通过市场手段予以配置,其效果优于以行政手段直接配置,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设施领域,具备条件的很多方面也是如此。之所以产生一些错觉,问题不在于市场化运作的本身。而在于运作过程中,没有按市场和的基本要求来进行。不少名义上的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其实并不具备市场化的实质内容。另外,实行市场化运作还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方式有所转变。这就像,虽然我们说汽车优于牛车,但是如果我们造出的汽车是废物,其结果当然还不如牛车。另外,如果虽然有了汽车,但是我们自己不会驾驶,只能推着走,那效果当然还不如赶牛车。

推行市场化运作,一定要对传统的体制有所触动。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方式和国有企业的垄断格局,这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工作。但这是我们早晚要面对的事情。有人认为,市场化运作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难题,起码要增加若干的管理成本,也是一个误区。是处于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方式的不熟悉。如果我们掌握了市场化的监管方式,在完善的法规,严格的契约的基础上,政府监管的成本应该大大的降低,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而且,到那个时候,政府的职能部门是站在监管者的立场上来维护市民的合理的利益。而不是像现在,有的时候政府的职能部门,倒是以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的身份来面对市民的职责。另外,市场化运作,打破了一家国有企业垄断一个行业的格局,在同一个领域里,人才、市场、资源的竞争会给我们的国有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但同时,也会促使国有企业去认真的学习、借鉴、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在适度的竞争中,求得健康持续的发展。若能如此,则不能不说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第四个方面,推进市场化运作,应该坚持的原则。从政府的角度来推进市场化运作,至少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行市场化运作。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首先政府和企业作为参与的双方,其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是自愿的。其次,安排政治利益原则,政企双方都要有利可图。政府一方没有必要对企业的利益要求持有偏见。从某种意义上,帐算的越精,诚意越大。关键在于政府也要先把帐算清,把手段用好。在承认企业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的合理利用,使方案得以优化,成本费用得以降低,效率质量得以保证。从而政企双方真正实现双赢,这是亮点所在。

最后,一定要重视相应的手续、程序,凡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必须要有专业的测算,可行的方案,明确的权责和严谨的契约。这是市场化成功运作的保障。第二个原则是市场化运作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确保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筹措资金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但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长远的考虑。对于基础设施项目,尤其是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逐一的做出切实可行的财务安排。政府直接财力安排多少?市场化运作解决多少?政府的资源政策弥补多少?最后还要拿多少?还有多少要靠今后的财政安排来还本付息。要不做长远的全面的考虑,只从开工建设的需要出发,盲目的引资举贷,而不计算承受能力,这是不负责任的。设想用债务融资作为资本金注册下属反复融资,这是不切实际的。只管开工举贷,不想竣工还款,摊子铺开必然导致今后财政重负。过量融资有可能使得几年之后,财政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支出,只够用于每年的还本付息,那么新的建设将难以为计,甚至出现财政危机,这是十分危险的,必须全力的避免。第三,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作要与整体改革同步,循序渐进。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的进程之中,思想观念,人才经验,法律法规,管理方式,诸方面,还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在世界范围内,也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在我们这里推行,与我们现行体制有所冲突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循序渐进,要以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运作来促进我们的政府在审批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来促进我们的价格体系的理顺和合理机制的建立。同时,具体项目的运作又必须以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为基础,来规范的运作。运用空白的领域,或是可以协调通融的内容,应该用个案契约的形式予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健康规范。同时与我们整体的改革相互促进,取得预期的效果。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晓江:好,尊敬的王琪董事长,尊敬的王梦恕院士,各位嘉宾,各位同行,今天我们在这里想跟大家交流一下,从区域和城市的角度怎么来看待我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那么北京和上海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地铁系统。那么这些地铁系统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这两个地铁系统,这两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会怎么样?但是反过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在北规我曾经阐述过这样的观点,我觉得我们的轨道交通的建设,似乎给我们可以提供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比如讲怎么看待区域的轨道交通的协调?怎么看待城市随着规模的庞大,区域快线,这些其实都是城市轨道交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明显不够充分。所以我想今天给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想讨论一下中国当前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二个方面我们在回顾一下轨道交通到底在城市交通当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那么最后,很肤浅的,也许没有针对性的讨论一下几个大城市轨道交通下一步可以改进的方面。

那么很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尤其是一线的各大城市,确确实实进入了一个根本、几乎无法驾驭的发展速度,尽管北京、天津、上海还是重庆。那么这批城市在进入21世纪以后,编制的总体规划,纷纷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或者是重大的调整。那么很明显,中科院参加的工作,北京两轴、两带、两中心,是新世纪提出的一个发展的理念。但是我们严格的评估一下,我们认为这个总体规划实施以后,我们很多布局上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尤其我们的绿地,我们的中心大盘的控制,我认为都还可能存在争议。天津06年的总体规划国务院刚批准,07年就启动了调整。那么从一主一附,专项了双城、双岗,这样一个重大的结构性的改变。那么这种结构性改变,对区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对交通的发展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么上海,从总体规划的一组四步,提出了一个双引进和中央活动区的这样一个新的结构。中央活动区负责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发现从上海的浦东机场,一直到西部的虹桥机场,尤其是虹桥机场的扩建,和虹桥机场枢纽建设以后,上海的整个公共服务的格局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集中在一个在畅达30公里的这样一条主轴线上。那么整个城市的外围的结构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在提示我们,我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底应该怎么样来编制?重庆是最年轻的直辖市,但是也是发展最火爆的直辖市。那么这个直辖市目前正在编两江新区的总体规划,那么从单一中心转向双中心已经成为事实,尤其是两江新区的启动。产业的发展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城市的范围从不到500平方公里扩大到将近2000平方公里这样一个速度,那么通过给了我们很多轨道交通建设的启示。

那么芭奇的归纳了一下,城镇群体区发展又是另外一个方面。除了我们大城市的主城区以外,那么区域化的势头是非常明显的。那么这里面最经典的眼前的案例就是,在11月份河北省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的这样一个概念。我感觉到北京的反映挺紧张的。城镇群从类型来讲,我个人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型就是“珠三角”和“京津冀”。“珠三角”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密集的城镇区。在核心区的不到20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大概6000万人口。那么“京津冀”是另外一个反面。两个核心城市的发展及其迅速,而且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影响辐射面也非常宽,但是对本地区的发展的带动几乎没有。所以我记得在编制总体规划的时候,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同志说过一句话,“京津冀”地区的格局,就是一个华北大平原上的两座炮楼,所以这一点对于我们下一步怎么看待“京津冀”的发展,有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话题。那么我想“珠三角”今天我们这里不做讨论,那么我们看看“珠三角”那种延绵程度,我个人认为可能北京,“京津”地区大概再过二三十年也达不到这样的一种密度。但是一定程度的区域化和连绵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那么“京津”最近在做的文章非常多。天津的城市总体规划,正在进行调整的最后成果的编制。那么河北省提出环渤海、环京津、环首都三个圈衡概念的城市发展,而且正在紧锣密鼓的启动三大新城。那么这些新城对我们北京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我觉得今天的这个论坛,确实给我们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题目。就是我们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底怎么跟区域来进行互动?那么在区域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区域和结点之间的关系。不管在长三角还是在珠三角,包括在京津地区,在整个区域当中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结点,由于它具有强大的增长的潜力和非常强大的带动效应,已经成为城市和区域结构转变的一个直接的动因。

那么,这类关键性的结点地区,包括城市的重要的中心区,或者功能聚集区,包括交通门户地区,也包括一些外围的新型增长点。我个人认为,河北省最近提出的,在北京的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建设新城,这恰恰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外围的新区。那么中心区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一线大城市的中心区,都出现了一种我称之为泛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过去讨论中心区的时候,我们可能只集中在对CBD的认识,或者对一些商业服务聚集区的认识。那么其实过去20年,我们国家大城市的服务业的发展,不管在北京、在上海,都出现了一个泛CBD的概念,或者泛中心区的概念。我刚才讲到了,其实上海的中心区的功能,或者是传统的中心区的功能,已经是在整个适于城市的中心由东向西的大概差不多30公里的这样一个带状地区在展开。那么另外一个就是门户结点。门户结点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海的虹桥枢纽。虹桥枢纽从最早03年的铁路车站的选址和规划,到提出虹桥机场的扩建和恢复国际机场功能,那么最后形成这样一个枢纽。实际上它已经成为带动整个长三角,尤其是推动京津沪三省市合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结点。是上海世博后的最最重要的一个增长点。那么像这样的现象,在以前的规划中,几乎就根本没有预测。

另外一个类型就是深圳的浅海。大家知道国务院刚刚批准深圳的浅海地区成为一个副省级,独立核算的一个特区当中的特区。那么这个现象,实际上我们在十年前,在编制广州市的战略规划和“珠三角”的规划当中,就已经识别出了这个点。那么果不其然,这个点成为了现在区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带动性的结点。那么像这类地区的出现,其实告诉我们的是,我想说的是,中国城市在快速变化的过程当中,它的从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空间结构,都在持续的进行变成。那么要怎么样应对这种变化的话,我个人认为,包括我们现在整体规划的体系,城市总体规划的体系,包括我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体系等等,是很能对应的。那么这里还有一个案例就是广州的罗岗地区。似乎在一个不着边的地区建起了一片新城,而且这片新城去年集中的投资比广州主城区还要高。大家知道广州主城区去年正在筹办亚运会,但是这种罗岗的这种投资的吸引力,也是完全超出我们预料的。

那么另外还有一种类型就是东莞,东莞的松山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凭空的,但是恰恰这个地区已经成为了东莞最重要的、最高端的产业的聚集地区。所以结点区域的这样一种模式,在我们国家的这个城市,和城镇群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越来越成熟了。那么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能够预先识别到这些地区?然后在我们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能够为这些地区提供潜质的,至少是能够跟随的这样一种交通的服务和建设投资。

那么另外一方面,我们再看一看,就是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交通到底应该怎么来认识?那么根据中科院这几年,从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天津等等这些城市的工作的经验,我认为我们过去的很多认识,应该讲都已经形成了,但是确实需要一个条理化。那么很重要一点,从区域的角度,从特大城市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交通出行的目的,一定要有一个细分。因为这个是我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我们交通政策制订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例如讲,城市里面商务型的客流和通行性的客流和国境的客流,以及偶发性的客流,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他对价格的敏感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从空间上来讲,面向本地需求,和面向区域需求的交通的需求,它的特征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开玩笑说,北京的地铁上看不到美女。理由非常芭奇,北京的地铁是白领和蓝领共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广州、在上海,地铁是白领的交通工具,蓝领是坐不起的。

那么我们在回头看看,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当中,我们的轨道当中,从大城市和区域城市到底应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那么轨道交通大家知道,刚才王琪董事长再谈融资,他是一个非常花钱的这样一个交通方式。那么国家给他设了很多门槛,但是尽管如此,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我本人,工作的建设部的地铁和轻轨中心,我们天天在面对这样的建设规划的审批。那么确实感到压力非常大。“十二五”现在的说法是12000亿到16000亿的地铁投资,那么我希望这一轮的地铁投资,能够给我们积累更多的、更加先进的经验,能够让我们的一些理念能够有所实现。那么这是地铁和公交、和私人小汽车、出租车的一些基本的指标比较,我想因为时间原因,不展开讨论了。

那么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轨道交通在城市和区域的交通体系当中有这么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改变交通结构。这一点我前面一开始就提到,北京、上海如果没有地铁是不可想象的。第二,完善交通供给。那么就中长距离的出行,高端的出行,和便捷舒适的一种交通工具,那么这点,地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现在,在解决高端和解决长距离上,都出现了瓶颈。我们的地铁线路越修越长,但是我们的基本的设计指标没有改变,这样导致超长线路很难去承受从头彻尾的乘用。因为这个速度可能要比小汽车,甚至比公共汽车还要慢。另外从高端的角度来讲,我赞成地铁公交降价。但是,在降价和调整价格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关注交通供给为不同的需求的人群,不同收入阶层提供他的选择性。但我感觉,北京偏向大众做的非常好,给全国带了个好头。但是北京的交通供给的层次就显得单薄了,这也是个问题。第三个方面,它是构筑城市和交通体系的一个最重要的骨架,这个毫无疑问。第四个是整合综合交通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一些重要交通的结点和交通枢纽靠我们地铁来进行整合,进行衔接。那么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也是我们国家一线大城市必须面对的,我们在快速发展的刚才当中,对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发改委和建设部一再强调,地铁的建设规划要和城市的总体规划衔接。但是我们往往大量的城市它的总体规划是滞后的。一个滞后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一定是很难满足它的结构调整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值得我们关注。那么轨道交通在城市层面来讲,它可以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公共交通的数量和质量。是能够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但是我们一定不要指望轨道交通能够解决城市交通的拥挤问题,这是全世界的实践共同证明的。那么同时我们需要反思,我们轨道交通的建设,一方面要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但是不能被动接招。另外一方面,要发挥它的结构突破当中的杠杆作用。这一点我觉得大多数城市做的都不够好。

那么区域轨道交通怎么认识?现在铁路部门在推进我们中国的所谓的城际轨道,我认为,铁路部门讨论的城际轨道和我们规划人员讨论的城际轨道完全是两件事。他讲的城际轨道实际上我认为是非干线上的快速铁路,或者叫高速铁路。那么他解决的仍然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点到点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区域当中一些重要的结点之间的联系,或者一个城市连绵带的面上的联系的作用完全没有起到。所以从区域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轨道交通它绝不是应该芭奇的城市轨道的接驳,就是城市轨道之间,天津的轨道交通的重点,然后北京的轨道交通重点,中间去连一条线。第二,它也不应该是一个高速铁路的延伸,或者是高速铁路加密设站。因为它的路由权限是不同的,服务的对象是不一样的。第三,它也不是低速轨道交通的芭奇延长。现在北京、上海都出现了长达上百公里的轨道线路,尽管中间有接驳,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好的区域快线的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么从区域轨道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讲,它不应该是城市主城区之间的最短路的联系线,也不应该是拆迁最容易的一个外围的线路。我们已经发现,这一轮所谓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把很多车站放到了郊区,我相信这样的轨道交通将来的乘用率会受很大的影响。第三,它也不应该是在现有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上的一种芭奇的重复建设。

那么个人结合我们最近的规划实践提一些我们粗浅的建议,但不一定适用。上海,左边这张图是上海经过法国顾问,所谓某顾的上海的轨道线路,那么我们看到八条放射线上市,当时设想的4条区域快线,但是这4条区域法国的区域快线服务水平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称之为快线,只能称之为超长线。那么右边这张图是上海的公共中心和它的重要功能结点的一个空间的图,我们希望未来上海能够再继续扩大它的轨道交通的同时能够增加它的真正的区域快线。我们希望这种区域快线,是能够联系城市重要的结点和中心地区,和门户地区的。而且应该是真正的快速线路。那么北京的轨道交通,争论很多。中科院也参与做过一轮方案,但是对于北京的轨道交通,我们最近研究不多,我个人提出的建议不一定很成熟,因为今天很遗憾的一件事情,我今天拷过来的PPT片子是一个老片子,所以我也再想有的时候高科技的东西一旦出差错是很可怕的。那么最近我们在研究,根据河北省的委托,我们在研究所谓的环首都经济圈的规划。那么在这个环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当中,我们也设想了未来北京和它的周边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但是我相信它绝不应该是我们现有的轨道系统的芭奇的延伸和加密。那么重庆的轨道交通,这一轮它的总体规划修编过程当中,进行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善。从它原来的单中心的环加上放射的这样一个线路结构,进行的重大的调整,因为时间原因,我想不展开说了。那么东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大家知道,这个城市的规模等级都不高。但是东莞是一个最区域化的,这样一个城市地区。那么在这个城市地区当中,我们在承担轨道交通研究的时候,我们有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总结,去反思,甚至让我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这样的城市去吸纳的经验。

那么最后一个案例就是珠三角的轨道规划。珠三角的轨道规划,应该讲已经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了。但是我们在研究珠三角城镇群规划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轨道规划存在重大问题。那么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城市一些最重要的功能结点能够串联起来,而不仅仅是是从一个城市的边缘走过,或者在一个城市找一个设站,因为这是完全两个概念。我想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本人是规划背景和交通运输规划背景的,那么讨论的问题也许跟在座的同行能引起共鸣,那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王梦恕:谢谢大家!今天很高兴,我感到这个题目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这个题目是领先我们国内的甚至国外的一些举措。所以从今天开这个会议一个是引领,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回报。我感到这是作为企业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我们企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这个企业就能干好。所以今天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开这样一个会,我感到他们的理念很高,回馈祖国的思想很浓厚。我们国家正在发展,现在目前,原来是国务院给我们一个题目就是到西部怎么样建立城市?转了一圈,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就是没有交通的地方不能算城市,第二个就是没有水的地方不能算城市。这点可以把西部水全部通向到家,现在已经在进行,进行了10多年了,已经效果很大。第二个就是在交通,建造大量的公路、铁路,现在已经跟各地方,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对于北京,北京的成熟,交通急需要加强,第二个水源也在加强。所以我们现在规划北京市,就建议在北京市50米以下,要考虑水源。所以现在整个的建筑,包括地下铁道建筑,全部考虑水的问题,要回灌,要把水引到北京市,要回灌下来。

当我们在修第一条地铁,北京站到苹果园车站的时候,我们整个的水位是在2米以下,线在60米左右,线路埋深来进行施工。但是由于当时水位太大,没有这样实现,所以搞了浅埋。现在我们水位已经将降到30多米了,将近40米,所以现在北京的水位很明显,对于我们威胁北京市主要的,今后的主要的威胁是水,再一个是交通堵塞。所以整个把北京市的城市摊煎饼,分摊了,所以现在城市不能摊煎饼,一定要做立体化城市。这个理念要有。所以现在摊到六环的时候,在做六环的时候,这个时间加强,造价提高。造价提高到拆迁费占70%。所以北京市建委有一次开会,说这实在是有问题。那么在人大也提了这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来解决这样一个拆迁个体户的捣乱,这个要解决。所以当前这个一定不能摊煎饼,所以现在北京怎么变两个北京市,就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前10年在国际上开会的时候就提到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中国科学性发展怎么发展?所以现在这个美国当时在华盛顿开会,美国提的我们只能在21世纪,21世纪要三分之一人口工作、生活在地下。日本提出我们怎么21世纪把一个日本国变成10个日本国问题。所以地下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一个方向。在前几年我们到莫斯科就是,一个上天的学部一个入地的学部去开会,究竟能不能到第二空间。上天学会讲根本到不到,也上不去,也不可能。所以入地的确实是个资源。所以现在,在深圳我们就做了一个规划,做个从地面以下50米,0到10米是干什么?10米到20米干什么?20米到30米、到40米干什么?一直到50米。就是50米以下,不要钱,大家可以开发。50米以上要钱。所以一定做资源开发。

所以我们今天题目我要讲两个问题。这个题目主要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搞地下空间开发,技术是可行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就看我们怎么干。所以现在这个我就不展开了。但是要讲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抓紧这个地下空间开发?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国家六大问题,制约着我们国家发展。一个是人口再增长,现在每年少说是800万,这是净增加人口。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土地紧张,最近到西部一看,很多地方沙漠化,每一年基本上是2-平方公里土地,一个小县就没了。土地现在非常紧张,再加强我们大量应用土地,这是一个大问题,人均不到1亩多,可供面积。第三个现在我们的水资源问题很大。现在8亿多人现在没水喝,很多人喝污浊水。现在我们是中间方,现在调动北京的水,就得10亿方,解决40个城市。这10亿方现在上面水源已经污染了,所以调的北京水是中水,中水不能进行处理,所以现在水利是很大问题,现在加强水利的解决是很关键问题。第四个是能源问题。我们的油,现在非常紧张。油现在已经达到了54%进口,一旦我的油进口达到60%,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现在估计2030年,我们油的进口要达到74%。所以怎么来调整这个问题,要调整整个交通范围,城市必须搞地铁,搞轨道交通,搞电力牵引,大区域必须搞铁路。在这个方面已经定了。现在要求铁路,以北京为中心,除了拉萨跟乌鲁木齐以外,全部要达到,所以现在350公里速度正在修建。要把这各大区要联起来。

第二区域就是我们定的就是200公里为速度这样一个城市,每个城市、每个省会以省会为中心,以1小时为半径,要达到每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具备条件,到高速公路上去修一些铁路。所以现在这个工程在.0公里这个都在进行。像珠江三角洲、像长江三角洲已经在开始了,京津塘开始了,另外中原城市群也开始了,要达到这个目的。而不允许在两个城市间(视频)修双向八车道,甚至是双向10车道这样的公路,要停止,要节约能源。

同样现在第三个网络,就是现在轨道交通要进城,用多少速度呢?准备来100公里左右速度,来进入城市。所以地铁的建设,不是光地铁,还有铁道交通。所以现在日本东京为什么那么好,日本东京下面的整个铁路占了17条,地铁是12条,今后这个综合交通体系要出现。就是地铁与铁路之间必须要联网,联网而且要形成互补。所以在天津、在广州,在深圳都这样做。在北京、在上海非常广。感到现在城市要升级,要和我们整个加快铁路建设配套。所以现在,在东京可以说是很好的例子。我们在伦敦,伦敦1000多公里的地铁,实际上不是地铁,600多公里是铁路。所以将来铁路进城必须走地下,这个定了。现在感到我们投资应该投什么呢?应该投交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保障,基本的生活必需,也就是一个国家,你没有这些东西不叫国家,必须要有的。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但是现在政府投资40%,实际上是不行的,将来要以这个为主的。而且我们这个投资要回馈老百姓。所以现在像北京这样一张票两块钱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所以现在把一些没钱的人弄到地下,你还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所以要求上海和广州要改,他们就不改,一张票6块钱,那属于是白领,老百姓不会去的。像这样的地铁,是错误的修建。

所以现在一定要把地铁修建速度,包括修建的规模要减下来,而不是要搞那么多复杂。现在地铁规模很大,不该修的都修。比如我们现在从北京车站到苹果园,大家知道这个将近40公里,65年开始修建,70年建成,全线建成我都参加了。很芭奇的,没有什么国外的技术,全都是中国的技术,5年建成。车站上没有什么屏蔽门,没有什么空调,下面都是15度温度。现在我们修的,现在搞很多空调,搞好多屏蔽门干什么?完全是破坏整个空气的流动,破坏周围环境,用过堂风来解决这个问题,没必要。所以又怪又复杂,造成我们下来整个地铁的修建,基础硬件占30%,70%是其他乱七八糟的硬件。不该搞的硬件搁进去,系统搞了20多个系统。大指挥系统还不到10个,大修不复杂吗?所以现在越搞越复杂,城市之间互相攀比。你用什么我得用什么。最芭奇从东直门到机场,当时我们铁路要进去,把铁路引进3号楼,不同意,现在我感到在整个规划上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的整个投资应该做到,刚才我们王董事长讲了,要收入要大,我们一再要求,在整个地铁修建过程中,不能超过6米4,这样能够做到成本低。现在我感到在我们现在发展这个地铁建设方面,发展地下功能建设,现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值得考虑的问题。所以我感到在会上,希望我们在进行地铁修建过程中,现在要注意。我们现在要重新开个会议,就重新轨道交通与地铁的综合利用问题。所以感到现在城市地铁跟铁路,联到一起要联成网,这是个方向。另外一个地铁的修建是解决拥挤问题,更主要地铁修建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呢?就是城市布局问题。把我们城市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是什么?是学校、医院,要尽量的搬进去,搬到一个在轨道交通旁边,有利于大家去上学、去看病。像阜外医院,完全符合设计方案,你搬进去多好。所以铁路先行,交通先行,这个规划应该这样。实际上规划应该交通先行,交通有了,然后根据交通我该布置什么东西?然后在这些方面要布置很多的这样学校、医院,然后大家很快,从外地也很快能到的地方,从内地也很快到的问题。这是第一个主要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地区建了以后,没有这么做,搞了好多房子建成了,有了房子老百姓在房子旁边居住是可以,但是相对的交通、医院和学校没有跟上去,基础设施没跟上去。

那么第二个就是解决交通问题。交通现在定的每个车站的出入口要不能大于60米,现在接近是1公里多。所以今天也跟一个国土局的领导讲,他们说这个好解决,把两个交通,两个出入口一连,中间在设个口,那最多60米,这样下地铁就比较方便了。现在怎么样改造现有的地铁出入口,来加密这些出入口,来解决我们下地铁问题。所以现在整个这个规划也很重要。所以地铁建设来看,从技术上是关键可行的。下一步如何加深,所以再往深处就是铁路和地铁连接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这种投资将来怎么样来合作,而不要产生部门之间的利益和冲突,互相限制。所以现在关于铁路方面,地铁怎么样?怎么联网是一个国际上早就有的问题,而中国没解决。我想这是一个主要问题。

再一个就是关于现在(BD)项目修建,作为今后地铁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现在不搞(BD)就会造成我们分段过多,一条线20多公里,分了好多段,造成严重资源浪费。所以现在,在深圳搞了一个40公里的5号线,进行(BD)施工,本来是3年完成,最后两年不到,16个月完成了,这个效果非常好,也是设计施工总承包,没什么扯皮。所以得出结论,现在所有的地铁,各个条,各个线为了加快速度,可以同时进行承包。因为现在(BOT)这个问题,在地铁本身是一个福利工程,不可能盈利。在香港为什么盈利?香港盈利是他把两边的房地产接到地铁。地铁可以利用房地产,利用根商业来弥补这个缺点。所以现在建议在地铁的两边的50米左右,这个地方争论比较大。如果在两边跟地铁搞开发,甚至搞一些商场,这都问题不大,这样会更好一些。这是下一步问题。总的来说,现在地铁这是一个国家重大金融设施,一个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所以应该6块钱1张票,少了4块钱怎么办?这样从地面补。地面从小汽车、私人汽车、公车要补。将来把油费要提起来,出租车也要提起来。到香港调查,香港就是这样干的。香港现在油价已经是16块多钱了,那车根本开不起,不让你开。而且他们现在理念很清楚,我们开车上班,我们感到丢人。怎么感到丢人呢?他说占了大家公共的道路,又浪费了很重的资源油,又破坏了环境,污染又很大,所以感到丢人。

所以现在低价,把人引到地铁这个方式是对的。所以这点北京做的非常好。我们一再感到上海是干什么的?你是为谁服务的?广州你是为谁服务的?所以在这个问题。所以我感到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基础这样的投资,把钱投到交通,投到轨道交通,方向对头。搞投资的,只要是轨道交通,只要是交通,没有不赚钱的。就是钱什么时候拿回来,而不会造成钱全部没了,不可能。而且又是利国利民的。所以我支持这个会这样开,也很支持你们这样做。而且应该大胆做,要快做。我们把北京地铁,现在北京要在六环以内进行加密,六环以外要进行城际铁路,要以铁路承担的。甚至有些铁路进城,要和车站连起来,现在已经开始了,北京站和北京西客站正在连,每个车站要连起来。在车站联系过程中,要加大,加密车站距离,做到和地铁共同水平,形成地铁、铁路这样两个系统,来解决我们城市的拥挤问题。

所以这个投资,我刚才说了,现在需要投资,也需要外资投进来,甚至我们现在一个在做实验,从成都已经开始不搞了,他们这个交给铁路局,铁路局已经开始操作了,如果这样搞起来,搞好了。那将来很可能,就会把全国地铁和铁路联网,由铁路统一来策划,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同时可以修几条线,也可以从20公里延伸到4、50公里。而且很快把郊区最远的地方,可以很快进到北京城市中心来进行工作,然后很快就出行。这样把整个城市的部署改变。所以下一步远景就是这样。现在目前修地铁的方法是有问题的。所以实现这个方案是暂时的,而且现在是第一,原来是越快、越好,越不会出现腐败,这是很好的方法。所以我想把这个理念,在人大期间,我们还要进一步提这个问题。因为交通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问题,必须要加快,现在不是铁路跟地铁修的快,还是太慢,怎么样加快?那就要采取一条线,可以不同的一批人来承担,来集资,来修建,这样同时都可以开。但修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少扰民,少拆迁。要走地下,因为埋深再加深,所以不可能搞规划。这个要搞。所以在方法上,在怎样不扰民方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水平还是很高的。

现在伊朗也在修地铁了,而且修的也很好。朝鲜到也修了,像波兰也在修地铁。所以我们现在,在这方面,我们轨道交通是我们国家一个主要方面,也是重要方向,而且前进方向很清楚,轮轨,就是轮轨,如果当时没有全部捣乱,我们早就北京到上海、到天津早就修通了,拖了5年。所以现在,在这方面,高速铁路不突破了,因为它用电量太多,没有必要再研究了。但是像北京现在搞低速发展,完全没有必要。100米多的这个轮轨肯定行不通,搞它干什么,环境破坏了不说,造价很高,浪费资源很多。所以我们在投资上一定要注意,我们支持先进的东西,节能最好的,投资最好的,一定要这样搞。否则你要不考虑运营的低造价,这样的线那将来是长不了的。所以我想在投资方面,一定要选最好的运营方式,你们自己在考虑。我们现在引进的设备投入,包括机车,整个费用不能超过30%。谢谢大家!

田振清: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家好!刚才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对轨道交通设施的投资建设、区域发展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台上请各位进行一个研讨,讨论的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一些问题。这个讨论的主题是“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思考与实践”,围绕这个主题,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台上的几位嘉宾。首先介绍是刘印春副主任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应该说他是在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也是推进、深化城市体制改革的领导,我们对刘主任到来表示欢迎。第二位是我们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守清,王教授是国内基础设施领域项目融资技术权威的专家学者,欢迎王教授。第三位是京港地铁总经理王绍基先生,我们俩是搭档,在京港地铁我是董事长,他是总经理。应该说是在香港地铁很有经验的,欢迎王总。在介绍另外一位嘉宾,法国微威立雅交通集团亚洲区总裁,是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专家,(DanielCukirman)也能听懂中文啊。旁边的是刘总,是他的翻译。

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断加大,目前,全国已经有25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批准。近期规划建设接近3000多个,从远期来看,应该说达到.00公里,未来10年轨道交通的投资,将达到或者超过.00亿,我们北京也不例外。从近几年来,我们交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们城市再建轨道达到了13条。同时我们近期,就在这个月可能又要开通几条新线,大概在5条,等于我们同时,等于在建项目应该说是13条或者18条轨道,加上我们年前刚刚开通的5条新线。所以对照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从市场化运作,从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线上来看,由于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和我们专家说的一样,主要是来源于财政投资和债务型投资,投资主体应该说比较单一,垄断经营的特征比较明显。所以长期以来,这种垄断经营模式使得效益难以发挥作用,所以不仅严重制约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严重制约着其它发展。首先,我想请咱们市发改委办主任谈谈近年来北京在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另外,政府在推行市场化运作方面的政策、主张和要求。有请,刘主任。

刘印春:各位朋友,其实北京市推进基础设施市场化是比较早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很多的事例,当时我刚才听了田总的意见,我芭奇梳理一下。有几个在全国应该是第一的。首先我们制订的全国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全国第一的《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条例》,上升到了地方法规的位置。因为我们基础设施市场化,放在良好的法律条件里。另一个第一是我们的轨道交通领域里面,第一个(BD)项目,是我们现在合作成功的、运行很好的,就是我们的地铁4号线。第三个,其实我们在2004年,我们就开始在污水处理这个领域,后来我们在高速路,在供水的领域,我们都有成功的案例。最早我们跟污水处理的第一个合作,就是我们今天的(威立雅),帮我们建的污水处理厂,我们合作的非常好,而且现在还在合作着。我觉得还有一个要提出的,就是我们刚刚开通的地铁大兴线,正在运营的环节我们引入了现在我们的管理者,也就是我们香港地铁,或者今天应该说是我们京港地铁运营,应该说是不错的。对未来的话,我们政府主张是,对基础设施,要对社会全面的开放,我们要逐渐鼓励社会的支持,专业的投资,和运营机构参与我们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谢谢大家!

田振清:谢谢刘主任。刚才刘主任从政府的政策、法规,及城市的一些推进,市场化的工作,告诉我们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市场化的管理如何进行。从京投,也就是基础设施投资设立以来,应该说我们的治理和推动轨道交通的市场化,应该说从4号线,引入投资,从大兴线,运营商,应该说还有一些像奥运支线搞的(BD),搞的亦庄线(BD),应该说这些方面,在市场化方面做了很多尝试。那么市场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推行市场化,是不是有个统一的标准?下面我们有请清华大学王教授给我们谈谈他的感受。

王守清:市场化,我自己用通俗的话理解,本来应该有政府来做的事情,那么企业,外商,包括民营企业来参与,这就叫市场化,这是我的理解。但是这里头,因为有社会性,所以就有大的风险,所以怎么样让企业来参与,所以更好的是有很多的沟通模式。比如说一个功能性的市场化,就是我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就在传统的方式里头,我把设计、建造,给企业的也可以。我也可以把整个的设计和建造,可以按照(BOOT)甚至融资企业机构,这叫功能性。另外一个叫实质性的市场化,实际上也是从整个产权,经营等,都加起来,在这个国外虚拟化,我们可以叫民营化合作。在这两种,其实我们都可以当做一个新的尝试,并涵盖了这个新的指标。这个新的指标又分为广义和狭义,只要政府和企业合作,一起弄一个公品的属性,都可以这样。那么这里面有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政府在做这个项目的里面,它占的股份,用的是的产品,这个可以叫狭义的。我不知道这么解释大家是不是能够理解市场化。

田振清:好,谢谢王教授。说到市场化,应该说北京地铁4号线,是在轨道交通里面,是第一个(BD)项目,也是第一个成功投资运营的。标志着行业带有特殊的行业意义和地方特色。09年9月28日,地铁4号线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地铁4号线特殊性项目突破成功。到现在,已经运营一年多了,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得到了乘客、市民的好评,更得到了上至我们也乘坐了4号线地铁,也是对我们4号线服务、运营,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很好的评价。下面我们有请京港地铁的王绍基,谈谈4号线开通以来的这个项目和预计。

王绍基:在谈北京4号线地铁之前,先说一说香港地铁。香港地铁实际是在1975年成立,2000年在香港上市,香港地铁起家的成功的模型就是房地产对交通的发展。香港地铁应该是在世界上少数能够有真正盈利能力的轨道交通。刚才提到这个,土地开发优先向地铁回送,实际上是要补偿的,香港政府是以市场的价格,把地卖给香港地铁,由香港地铁的发展商业来共同开发。香港地铁开发的第一步,地铁建设的成本,我手上有一些具体的数据,这个铁路模型给香港政府带来的利益,在20多年来,超过2000多亿,首先房地产的回来的地价给政府800多个亿,另外这么多年来给政府的利息、股息、分红大概就有90多个亿,目前地铁在香港这个上市的股票大概29块钱一股,政府其中大概有1000多个亿,减去1975年政府投入的300多个亿,所以香港政府,在香港地铁的收益大副增加。所以香港地铁加物业的模式,如果经过详细的研究,详细的论证,在中国其他的城市是可以汲取的。当然香港地铁还有一些其他的经验,可以带来收益,包括广告,商户地下开发的收益33个亿,所以商场的收入,占各种收入的30%,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一个轨道交通的资金的来源。我觉得这个资金的来源,如果通过早期的规划,在于大陆的轨道交通项目里也可以体现,但是其他的方面,运营方面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是,我们今天这个4号线的项目,当时04年在谈这个项目的时候,股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地铁这个行业是属于一个比较公益性的行业,外商是不可以占控股的地位的。当时我们的政府让好多的企业分成小组去研究,怎么样能够把京港地铁、香港地铁的管理经营理念带到北京来。所以当时对股权的结构决定企业理念,所以当时,就觉得由港铁占49%,首创占49%,京投占2%。京投、首创占51%。香港地铁派了一个总经理管运营的,这样充分体现了香港地铁在建造当中的管理及调试,等于把他的经营管理理念带来了。首创派来的是管财务跟行政的,也充分利用首创在北京本地的优势,跟税务局、银行,行政后勤的服务。京投,跟政府协调,讨论的事情,得到很大的提升效率。这个4号线的项目整个投资.个亿,第一部是流动股投资,占70%。主要包括组建轨道,这个投资,负责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香港销售部门和(AVV)产品经验配备,将来上市,我们负责投资,还有建设。30年的运营权,和30年以内我们也负责(AVV)部分维修,还有更新。30年以后,第一部分资产,我们有无偿的交给政府。最好一点是什么?就是跟传统模型不同的地方就是,传统模型,要找政府,要一些资金来维修,要政府要钱来进行更新。但是这个模型呢,我们跟政府只要一个协议,30年是由我们来维护、更新。所以我觉得,4号线的模型,值得在其他城市广泛推广。

田振清:谢谢王总,刚才王总从香港发展经验,京港地铁的地铁运行模式来介绍地铁的模式和运作。应该说4号线,到现在,应该是整整5年了。4号线从谈判到签订,还有运行中,确实我们感觉4号线启动运作,市场化运作,确实给我们北京的轨道交通运营、投资,各方面带来了很好的经验。现在已经达到3个多亿,无论是它的成本,还是各个方面,我们认为,还都是比较理想的。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应该说一条线大概三到五年。咱们现在投资建设,应该很快了,两到三年,但是运营确实还很大。所以市场化运作应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在运营领域来推进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的促进运营效果的提升跟保证。威立雅交通是全球知名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商,下面我们请(威立雅)的(Cukirman)结合(威立雅)在国外参与运营公共交通的实践,谈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市场化的认识。

(Cukirman):首先感谢大家,作为一个外国人来讲,首先要说的我们很惊讶,中国这种大范围的基础设施投资,我们是非常吃惊的看这种情况。从我这个角度我理解,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我觉得基础设施投资是其他领域的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保证。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轨道交通的建设,它会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其他城市,比如说在项目还没有具体化,那我们可能做一个项目可能要花三年的时间。当我们说道基础设施投资,我觉得它应该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个就是它的投资环节,一个是它的建设环节,一个是它的运营环节。我认为对一个成功的项目来讲,这三个环节来讲都必须要有最够的重视。这样也是基础设施项目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长期使用,比如说伦敦和巴黎的地铁,它的建设投入使用以后它的寿命已经超过了110年,所以对这样的项目来讲,初始的建设投资和最后运营维护的时候,几乎是一样的,或者说维护是超过初始的投资。所以说对于它长期使用的寿命的角度来讲,一个专业化、有经验的、非常好的运营商,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它可以非常好的运营到维护这个设施,能够保证设施在安全运营和长期的使用寿命。另外一个好的运营商,还可以在他的工作过程当中,节约成本,和减少费用,比如说我们在韩国的首尔运营,地铁9号线,我们的25公里设计,我们的基础设施员工都是25人,但相对于一些国营企业,运营的一些企业来说,他们可能是40到50个人,所以我们是可以做到节约成本和降低费用的。另外一点,我想强调的是运营商的选择,应该是在这个项目越早,选择运营商是对项目有利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印度,一个城市有三条地铁线是用(BPD)方式建设的。他们选择作为运营商以及对汽车呀,或者一些其他基建部分的选择,这样确定运营商在早期在项目建设的初期的运营商,是这个项目的未来非常有益的决定。运营商还有一个角色,可能是对基础设施,因此他的目的是为了之后给市里边提供一个交通公路,是为了满足他们出行和需求。所以从运营商他会更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比如说一个人他的出行方式是什么样的?他的习惯是怎么样的?他们会带着什么样的工具来乘坐地铁?那么只有运营商对这方面了解之后,才会提出好的建议,让地铁的建设更方便老百姓的使用。那么一个投资商也好,一个建设商也好,他肯定都会注意这些细节。另外一点,运营商的经验,对项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北京正在筹划建设一个有轨电车的西郊线。我们作为一个非常有经验的有轨电车的运营商,我们尽早的进入项目,对这个项目以后会有很大帮助。最后要说的就是,还是越早的选择一个有经营的专业的运营商是对项目非常有利的。因为这个项目在建设,投资以后,这个环节结束的时候,投资商和建设商都会消失的,只有运营商会长期与这个项目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最关心这个项目的寿命和长期的运营。

田振清:谢谢!通过这个采访,应该说对轨道交通在这个市场化的操作,从运营观点来说已经非常得当的,因为他们决定不光是一个机构的投资,还有一个运营质量,还有服务水平,应该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从市场化的角度来谈谈,应该说从我们各位的发言中,我对推进市场化的操作手段,应该说对意义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随着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的加速发展,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以城市,以及城市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服务提出了更高标准来要求。所以不断提高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服务、效益,以成为我们的目标,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我们来推进实现投资的控制质量,建设质量,成本节约,服务提升,也是大势所趋。最后我们也在请发改委刘主任,轨道交通领域的形势做一个设想。

刘印春:我们市政府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在城市的发展,在面临巨大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当中,我们要大胆的推进轨道交通的成本市场化的改革。我觉得现在我们成功的就包括我们一年间引进专业管理机构,同时我还建议我们引进一些新的方式,设计我们未来的回报的方式,转化一下回报的途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办法,增加这个市场上市的功能。最后我们还是要有大力推进一下。

田振清:这个圆桌论坛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谈的很深入,但是我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这个题谈得已经应该说相对比较深了。在今后的工作,我们要不断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让我们共同为北京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各位,谢谢各位专家!

张文华: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刚才是非常精彩的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为主题的圆桌论坛,那么我们现在将开始一个新的话题“城市地下空间及上盖物业开发与利用”。更简洁的说应该是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或者是重点车站站点上盖物业的开发与利用。为此我们请到了几为重要嘉宾来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首先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北京市民防局的副局长郭援同志,郭局是我是北京战略占地防空设施领域的专家,欢迎郭局长。曾赞荣先生,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曾局长具备了城市规划背景,但是他们又在环境领域颇有建树,他是我们北京市诸多的城市土地的管理制度的制订者,参与审核了北京土地的土地规划,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创并完善了城市土地及开发的等各项政策,非常具体的推动了我们北京的土地及开发的实施,欢迎您曾局长。周楠森先生,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周主任长期致力于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以及建设的协调工作,研究工作及领导工作。那么周主任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规划,特别是重大地区、重点车站的土地的具体化开发,以及车站的上盖方面有非常独到的,非常广泛的思路。尤其在我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出的关键时刻,承担了我们大量的工作。我们欢迎他。白云生先生,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副总经理。白总,有丰富的治堵工作背景,那么在我们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时刻,来到了京投,承担起了我们轨道交通联线资源开发的工作。欢迎白总,期待您的精彩发言。石晓冬先生,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石总在我们城市地下空间特别是轨道交通联线的资源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石总的工作的确非常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的。欢迎石总。

刚才我们谈到了轨道交通相关的地下空间开发和轨道交通相关的上盖的物业开发。这个看似两方面的背景,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问题,也就是说,在我们提高城市化的资源化很大的一个共享,我们土地空间的概念问题。不同的是,在我们具有的地面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我们一个是向下发展,随着我们城市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北京地区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同时又面临着我们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进入的这一历史时期,我们今天的话题,这个题目非常不错。我想在座的大家有所共识。那么在市场开发过程中,我们非常自然的想到,我们是如何呢我们使我们利润最大化。那么地下空间的开发,我们从我们人民防空的布局要求,如何去促进我们地下空间合理有序的开发?现在我们想有请我们的郭局长,在这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郭援:大家好,提到人防工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防空洞。那我们介绍我们人防工程建设,远不止防空洞的建设。人防工程建设是国家国防战略体系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北京市人防工程建设应该说是在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指导思想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具备了相当的这种能力。人防工程会在战时保证我们首都市民的安全,和为我们首都战时提供非常好的,有效的保障。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并且在国务院和,有关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若干意见中,也明确的指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的公共绿地,广场,地下交通干线,以及重大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民防空的需要,坚固人民防空的建设,也就是平战结合。北京市在这项目通知要求的指导下,对人民防空的平战结合的使用呢,都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因为人民防空的工程量非常大,占我们地下空间的比例非常高,是我们北京市非常重要的一项地下空间的资源。北京市目前提供给社会的有效的地下的空间的资源,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这些资源,为建设地下的停车库,地下的储备库,地下的交通厂站,都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安全资源。下一步人民防空工程,将继续为地下空间的发展和利用提供更多的支持。

张文华:好,多谢郭局长的发言。郭局长给我们讲了一下我们人民防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必要性,以及地下空间和人民防空设施结构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想借此机会请规划院的石总,向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的一些现状,和规划时的设想,以及规划的成果。

石晓冬:各位朋友,下午好!我就介绍一下北京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一些情况。我想从几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这个层面吧,北京市应该是全国各大城市里面,第一个完整的编制地下空间规划的一个城市。这个规划在05年由北京市由北京市政府批准了实施。它应该是从战略上,从策略上,明确了地下空间作为一个宝贵的空间资源,一个方向,也明确了北京市在未来到2.年地下空间利用的规模、功能和大的一些布局。那么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很多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都编制了详细规划,比如说中关村西区,奥运中心区,CBD地区,乃至我们现在新成立的一些中心区,比如说亦庄啊,通州的一些地区等等。那么这些重点地区,应该是在这些详细规划里,地下空间的详细规划的指导下,来发展,这是第二的层次。第三个层次是依托地铁的建设,北京市进行了几十个站点的一体化的设计,这些一体化的设计不仅是地下空间的,应该是地上的都是很好的。而且是轨道交通站点和周边的城市土地很好的一个思路。也通过这些一体化的设计,使地铁站以及周边的土地能够实现土地跟轨道的协调。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去年编制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规划》,这就是把公众集中到地铁上,但是我们统计了一下,近百个站点的周边,都对它的决定性高,对土地站的设计的要求,从规划的角度提出了技术性的要求。这样也希望地铁作为一个地下空间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也是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也能达到就是地下空间发展的目的。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能够协调的发展起来。另外,通过地下空间工作呢,我们想轨道交通就是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这样城市通过这些人流和站点的能够更好的做到相互协调,高效,方便为人民服务。我觉得这些工作能够做出来一些好的,一些引导性的方向。

张文华:好,谢谢石总。石总的介绍,使得我们对地下空间获得非常多的信息,感谢您。那么我想刚才谈的向地下要空间这方面的内容,那么在这方面周主任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他还承担着我们北京轨道交通整体的规划布局,前期研究的领导工作。那么我们想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请我们周主任给我们在着重的轨道交通的重点示范地区,与我们轨道交通的需要做的方面,它的上该开发的这个工作硬件方面,我们从规划的角度,从规划的理念思路,以及规划的成果方面给我们做个介绍。

周楠森: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小郭,把整个北京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利用情况和规划编制情况,和我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规划情况,应该说做一个非常详细和全面的介绍。那么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今天这个会开的非常及时。实际上我们现在北京城的发展,应该说作为一个特大城市我们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那么另一方面,我们城市建设发展的非常快、非常迅速。从地铁线路的建设就可以看出,所以说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总结我们目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一些有利的解决方式,我觉得非常好。那么我觉得今天这个会开得非常好。第二个方面,我想说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和我们地铁建设的整体一体化规划和设计,我觉得到现在来看,应该说是时机非常好。目前我们应该叫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我们群众有这方面的需求,另外一个政府的支持,也有这方面要求,再有一就是企业积极。所以我觉得,有人说我们21世纪是地下空间应该利用的时代。总结国内外经验,到今天来看,我们有这么一个机会,有这么一个时机,有这么各迫切的需求,要来启用我们地下空间发展的规划和利用问题,那么这是一方面。再有一个,就是我们地铁建设,应该说是我们这几年发展非常迅猛。我们到今年年底,也就是去年,我们开通,达到336部,我们原来的规划,就是到2015,那么目前为了进一步解决环境与交通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轨道交通。那么现在目前来看我们的规划,我们要到今年,还要新开通,力争要新开通两条线,就是我们9号线到西客站,还有一个就是8号线的一段,就是今年年底必须要开通。同时我们还要加密我们的轨道交通。特别是要在我们中心区加密。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现在新增100公里。我现在目前估计,我们要达到660公里的运营线。轨道交通迅猛的发展,实际上也给我们做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城市一体化带了机遇。第三个方面,我就想说,就是我们现在应该说技术条件我们已经储备已经到了。一个是我们的施工的技术条件,特别是对我们(三级)以上的施工的这种条件,应该说我们现在非常成熟了,也给我们带来了信心来解决我们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还有一个,我想借此机会,说的就是我们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虽然我们技术条件跟我们规划的技术储备,现在基本上大家思想认识是统一的,技术储备也是到位的。但是我们还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我们地下空间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除了我们工程学的建设,除了我们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我们一些地下道路的建设,还有地下管网,当然还有我们的地下通道工程。这些应该说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我们旧城的地方,我们还要处理好我们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地下文物保护保护关系问题。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应该注意,就是我们在地质条件,北京来看,应该说构成还是非常复杂的。这个复杂性,主要是在于我们30米以下的,到100米或者60米,从地下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我们还是有所欠缺。下一个阶段,我们还要把这方面工作做好,还要共同把我们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做好。刚才还有一个是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应该说通过这几年的,“十一五”期间的地铁建设,我们积极的进行了有利的探索。但这个探索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来看,我们的车站段应该说大家认识更容易了,也积极做出了有利的探索。从规划范围来看,规划设计方案来看我们所有车站段,我们总条件基本上都要进行一体化开发,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来利用,节约土地。还有一个从功能需要来看,我们围绕的亦庄,围绕着通州新城,围绕着CBD东扩,这些重要的功能区域,我们围绕着地下空间,为围绕着我们地铁建设,围绕着中心区的建设,都要进行地下空间和城市一体化的规划设置。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城市会建设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张文华:好,谢谢周主任。周主任刚才从我们轨道交通的沿线地下空间的开发,我们沿线的土地的一体化的利用,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介绍。那么的确我们城市的发展规划是科学的,是超前的,我们的愿望是非常美好的。那么如何能够在美好的蓝图做出实施?如何能够利用轨道交通的这个大的契机,高效科学的加速我们轨道交通及建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我们的城市负责,对我们的历史负责。那么我想作为我们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主力单位京投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参与了很多项目的前期研究,做了非常有利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建设案例,那么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那么我想请白总从具体的操作和落实层面谈一下您的想法、感受和建议。谢谢!

白云生:非常高兴,今天有4位重量级的官员来参加我们论坛,为我们共同出谋划策,对我们地铁建设,以及随着地铁建设地下空间的开发。因为我们通过一年来,和我的工作呢,共同探讨上盖开发探讨地下空间的开发。现在看来,实际上一年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各个部门的支持,一直在参与,也形成了一些共识。比如说空间资源非常紧张,无论是向空间要,还是要地下要,这个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非常紧迫的。就以咱们地下空间上盖开发来讲,我结合了现在的地下空间建设的层面,再加上2.的项目的大力规划,初步的考虑11种可以开发利用的上盖。我们看了有350万平方米,如果都开发利用的话,我们想会节约350公顷的土地。另外一个,从资金反本,地铁建设,保守的讲要超过两三百,收益非常客观的。那也就说,相当于两年政府投给地铁的资本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那么我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推动过程当中,我们感觉有两个方面大的问题还是需要各个部门共同来研究和推进的。一个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个自身特点,从它的持续上,在它的开发利用方面,要求三统一,就是要在建设时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和统一投资。那么这个是一个他的特性。另外一个特性,就是我们,因为我们实际上,地下和地上要空间,这和我们现行的有些法规还不太一样的。我们感觉到现行的法规不适合这个统计运作。刚才在主题论坛的时候,很多专家也讲了,实际上许多大城市都有成功案例,大家看了都非常好。但是他怎么运作成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借鉴。我们感觉还有各种各样的获得,因为我们是向空间要的。另外,外部项目的推进的环节上,按照我们现在地铁运作的这种,实际上是要统一由我们京投交给建设统一委托建设的,这是提高效率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这些方面可能还是进一步理清思路。各个部委都已经给我们出了很多的好主意。现在恐怕还是要关键几个部门要会同起来,形成一个适合这种轨道交通建设的推进一套系统的办法。这样我们在干活的人,也能提高效率。最后我还是感谢,多年来各个部门给我们轨道交通建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也感谢今天亲临现场一下午来参与我们论坛,来共同探讨,我也相信在各个部门的共同支持下,我们上盖开发也好,地下空间的开发也好,会得到好的推进。谢谢大家!

张文华:好,感谢白总的发言。白总不仅全面介绍了轨道交通沿线的资源开发的一些实际情况,同时也介绍的京投所做的工作,和面对的一些问题和困难。那么据我所知,虽然在政策上,在很多的实施方面有些问题,有些难度,从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方面,是有一些不太衔接的问题。但是我们京投,没有停止,而是投入巨大的经历在前面做着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展现了我们京投作为我们北京市的国有企业所发挥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刚才白总的发言已经提出了一些有关解决这些重要的问题和困难的一些具体想法和思路。那么曾局您作为我们土地管理方面的专家和权威人士,也一直致力于在我们国家宏观的土地政策的框架下,创建了许多具体的操作办法。您能不能帮大家分析一下,白总刚才所提出的一些困难,或者说给我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曾赞荣:非常高兴今天下午参加这个论坛。应该说刚刚白总的提的问题,比较深入。这几年的工作中,一直做的这个问题。下面给大家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是应该作为国土部门,我们非常重视环境的建设,土地及开发。到目前为止,我们现在,在组织机构和企业里的一些开发,规划的建立将近1个亿,占了全市整个土地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我们一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另外为什么重视这个轨道交通沿线?那么轨道交通的建设,以及周边的交通和城市环境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土地的升值潜力巨大。那么我们掌控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地,应该说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带来的增殖回报。比方说我们有1亿平方米左右的建设用地,大家想如果每平方米增殖1000元,那我们可能就最多收回1000个亿,那么这个价值是非常大的。第二个我们也非常赞同,在轨道交通,尤其在站点和车辆段进行上该开发。因为我们觉得站点和上盖开发,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应用强度,促进土地的节约,有利于推动向轨道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商业开发同步实施,而实现整个周边建设和商业开发的双赢。所以这些年,我们在设计,包括发改委几个部门,应该说做了一些试点。包括像在常营,M规划线的常营,刚才说的房山边的长辛店,以及最近刚刚推向市场的大兴线的等项目,都采取了结合扩大的方式,来资助土地。我们才常用的土地过程中只是一个芭奇的催化条件,那么在设计到站的上盖时,我们都统一做了城市设计,把城市对于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要求,我们都做了文件,应该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那么今后,我们还会在刚才提到的,像9号线的,以及M8等等,包括西郊线的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就是,国土局作为政府部门,在推动这个地下空间的应用方面,政策方面有些支持:第一个方面,就是地下空间可以单独切割,土地的权属于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第二个根据不同的性质问题,使用方式,可以将划拨、出让,可以进行结合、划分。第三个是,根据具体的项目,我们也可以不同的项目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这个车公庄的这个地铁的上盖的事情怎么去做?但是上盖以后的物业如何开发?那么是不是采取配套的功能?包括这个建立一套整个的程序的体制,我觉得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也为此一直在努力。这里涉及到几个部门的体制,我们通过最好的设计,逐渐的把这套东西能够理清,进一步加快这个审批的速度,能够使轨道交通建设和地铁的沿线土地开发真正的实现,逐步的衔接。谢谢大家!

张文华:好,曾局精彩发言。曾局把这个从国土的角度把目前轨道交通沿线资源开发方面,我们国土局所做的工作向多少做了一个介绍,的确很令人振奋。所以说土地的问题,就是在我们土地的前期规划研究、整理、储备以及土地的出让等方面都一些突破。我相信通过我们国土局方面一些探讨努力的话,使得我们将来在轨道交通的沿线的土地开发方面的困难会越来越小。那么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发言,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原定的沟通环节可能就要取消。那么的确,通过企业家的发言,因为在土地资源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性的工作,但是听了几位嘉宾的发言,也觉得耳目一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一定感同身受。那么今天,几位嘉宾从人防方面,从我们的规划方面,从土地等方面,都做了一些系统的介绍。那么白总也实实在在的将我们京投资的,他们做的努力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同时也提出了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地位,各自的努力,我们大家对轨道交通资源开发的认识更加的趋同,那么随着我们各种创新办法的实施,我们轨道交通的沿线的资源开发,我们轨道交通周边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等综合利用,这些市场一定能够实现。最后我们套用上海世博会的一句话,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谢谢大家!也谢谢各位嘉宾!